琵琶念奴娇雨霖铃练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3:02: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琵琶行(并序)

文体: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琵琶行》是一篇叙事长诗。 解释词义:左迁( )贾人( )快弹( ) 悯然( )恬然( )

出官( ) 是夕( )凡( )命曰( )瑟瑟( )掩抑( )续续( )嘈嘈( )切切( )间关( )敛容( )击节( )阑干( )呕哑嘲哳( )却坐( )向前声( )掩泣( )青衫( )

古今异义: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 因为 古 今

突出 整顿 颜色 老大 唧唧

特殊句式:感斯人言 送客湓浦口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使快弹数曲 转徙于江湖间

一词多义:为 (1) 因为长句 创作(2) 初为《霓裳》 弹奏 (3)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4)难为听 助词 表程度

暂 (1) 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时(2)如听仙乐耳暂明 忽然,一下子 辞 (1) 我从去年辞帝京 离开(2) 莫辞更坐弹一曲 推辞 语 (1) 琵琶声停欲语迟 回答 (2) 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调

转 (1) 转徙于江湖间 辗转(2)转轴拨弦三两声 转动(3)却坐促弦弦转急 更,越 言 (1)感斯人言 话(2)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 (3)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

词类活用:歌以赠之 作歌 名词用作动词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 酒,摆酒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 轻 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和轻视

问题思考:

1、白居易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琵琶名篇?

元和十年,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2、诗中在塑造琵琶女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出三处今昔对比。

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轻貌美——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独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运用什么修辞?互文 4、诗中对于音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举例分析。

以形写声,以声写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十四句是作者描写琵琶演奏的核心部分

用具体的比喻以声写声。如“大弦嘈嘈如急雨”把大弦弹奏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显示乐声的粗重急促。“大珠小珠落玉盘”中一个“落玉盘”显示乐声的错落有致。“幽咽泉流冰下难” 一个“冰下难”显示乐声的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水浆迸”“刀枪鸣”显示乐声的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中“如裂帛”形象比喻突出乐声的凄厉。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表现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也由此把难以欣赏的音乐变得亲切怡人,从而扩大了欣赏此诗的读者群体。

用具体的比喻以形写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从正面描写琵琶女的演奏,而且重视对听众感受后的心理的描写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女精彩的弹奏给听众所带来好的效果。“唯见江心秋月白”则用描绘环境来渲染听众寂静无声的感受。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文艺通才,他在诗词文等方面都开风气之先,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其散文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政治上是失意的,但他的个人创作是辉煌的,有人认为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他开创了壮丽雄劲的豪放派词风。 写作背景: 苏轼在神宗时,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后有人摘引其非法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廷罪名入狱(“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其实受到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哲宗时,与司马光等旧党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后新党再度执政,以“讥刺新朝”罪名,贬到惠州、儋州等地。

这首诗是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经常读书会友谈论,有时也到处走走,这首诗是在这期间写的。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同期写下前后《赤壁赋》。 内容概括:上阕歌咏赤壁,即景抒怀;下阕凭吊周瑜,怀古伤今。

词句思考:1、本词的上片中,作者在赤壁看到了什么景象?这些景象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的壮丽画面。) 2、诗人如何描写赤壁景象的气势磅礴? 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 “乱”: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骇浪拍击江岸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3、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 (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5、下片作者用“遥想”一词连接上片,追忆了周瑜。作者是如何刻画周瑜这个英雄形象的?

(风流倜傥、英姿勃发、儒雅潇洒、年轻有为) ——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的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羽扇纶巾” 6、面对赤壁,联想周瑜,苏轼流露出哪些感情? (仰慕并隐含着一种失落和伤感。) 7、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①大江东去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② 强虏灰飞烟灭 “灰”,象灰一样,名作状;“烟”,像烟一样,名作状。 8、解释一词多义 发 早生华发 名,头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动,发射,射出,放出。 东窗事发 动,暴露。 秦王发图 动,展开,打开。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动,征发,调发。 朝发白帝 动,出发。 野芳发而幽香 动,开放。 总结:整首词作皆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之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寄情,三维一体构成了这么一种复杂心情。这首词通过缅怀英雄表达了他追求功业的壮心,当追求功业一旦不得成功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豪情寄情于大自然,这么一种巧妙的缜密的构思,做得非常圆满。 《雨霖铃》

基础过关:凝噎( ) 暮aǐ( ) 那堪( ) 今xiāo( ) zhòu雨( )

简介柳永: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创作慢词。 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被称柳七,官至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一生屡试不第,故改名为“永”。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生性放荡,喜结交歌伎、乐工,一生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合资埋葬。

柳永作品内容多写闺情离绪与羁旅行役,好用铺写与情景结合的手法。语言通俗,故流传广泛,“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永词”。 这首词写于他在京城仕途失意,准备远行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的离别之词。《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名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鉴赏: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上下阙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离别前: 勾勒环境 离别时: 描写情态 离别后: 刻画心理 上阕写别离的场面;下阕推想别后的情景和痛苦心情 2、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 凄凉、沉寂

3、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4、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总结:《雨霖铃》重点把握词的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注意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