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23:19: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教学工作要点依据,以师校本教研工作为依托,结合我校实 际,在现有学校教研和教师现状的基础上,继续以教师群体和个体能力发 展为宗旨,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执教能 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校 二、教研目标:

以科研兴校、教研强师为理念,以教学研讨为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 阵地,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在校内努力 形成 ***、开放、实效 的教研机制,用心营造 支持信赖,合作分享 的 教研氛围。树典型,抓普及,促提高,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 高,逐步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力求我校校本教研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 规范化、系列化。

1、通过校本培训,更新教育观念,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力求课堂教 学体现新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教 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与教学理论水平。这是本学期的重点。

3、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工作,使之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4、观看或实践优质课,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充分利用网络资 源,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具体步骤和方法:

1、组建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年级教研组长 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组建四个教研组:1-3年组, 4-6年级语文组,4-6年级数学组,科任组。

2、深化制度。继续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在已有的制度基础上,继 续完善各项制度,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制度促发展,以制度作保 障。

3、发挥 专业引领 作用。 (1)继续推行 走出去 的培训方式。

教师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引领,在名师引领中明确方向,在 课堂拼搏 中 学会教学 ,这是教师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因此,要改变目前课堂 教学的 瓶颈 现象,也须通过进行大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及教师自 身教学实践研究,从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寻找新的方法、积累新的经 验。本学年,学校将继续安排一些教师外出学习,并且学校要求外出学 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 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 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让更多的教师受 益。

(2)做好 请进来 工作。

专家、名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成功不可或缺的培训资源。离开了专

家、名师的参与、指点,校本教研就会失去理论的支撑,甚至会停滞不 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家、名师的指点是校本 教研的源头活水,他们的现场指导是最有效、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是我 校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特色性系列活动。本学期,我校邀请 教研室教研员为我校教师作新课程培训。进一步发挥名师的作用,针对教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专家来校开展专题 讲座,进行 临床会诊,现场诊断 ,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 助教师解答疑难。

(3)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举本校之 名师 。校本研究的主体是本 校教师,所以,我们在外聘专家、名师、领导来校讲学的同时,充分发挥 本校教学骨干、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我们将安排我校的区级学科带 头人、教学标兵上示范课、研讨课,一方面为教师提供示范,解剖案例, 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4、深化 课例研讨 校本教研模式。

深化 一个课例多次研讨 教研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1)每个教师围绕自己确定的主题校本教研主题上一节汇报课。(要

求:课前围绕主题进行说课,课后说课后反思)

(2)同组教师(学校领导)同备一节课、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

(3)同组教师(学校领导)共同研讨交流。(做到三个一:说出一点优

点,找出一点不足,提出一点希望。)

(4)执教教师结合大家的建议进行二次、三次修改。 5、围绕新课程,扎实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实效。

(1)加强常态下课堂教学管理并对管理内容进行检查,做好各项检查记 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本学期我校将狠抓常态下 的课堂教学调研,学校领导将加强听课力度,采取推门进听课、跟踪听 课、检查性听课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立足课改,不断深入实施新课程。扎实开展每周一的 校内教研活 动日

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案例交流、经

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 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开放、有效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