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5:31: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

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平时是用哪只手写字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右手)为什么说是右手?(因为它在身体的右边)你能猜猜在身体的左边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那耳朵呢?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 游戏:听口令指左右耳。

2、揭题:小朋友的手脚眼睛都有左右之分,那我们在教室里坐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3、(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 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

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4、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

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6、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3)“想想做做”第1题。(认识好朋友) 二、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5题。

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2、“想想做做”第3、4题。

情景1:(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 句话吗?

情景2:出示水瓶水杯图,用“左、右”说一句话。 情景3:出示第4题。涂色。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三、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认位置

上 下 左 右 前 后

教后记:

第五单元 认数(一)

教学内容: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

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

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及比较大小

教学难点: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实物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本、计数器、小棒直、尺、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10课时

1、认识1——5……………………………………………………2课时 2、认识几和第几…………………………………………………1课时 3、认识0…………………………………………………………1课时 4、认识=、>和<………………………………………………1课时 5、练习一…………………………………………………………1课时 6、认识6——9……………………………………………………2课时 7、认识10…………………………………………………………1课时 8、练习二…………………………………………………………1课时

课题:1―5的认识及书写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 12、13,想想做做1——3题。

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 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 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2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2个人、2盆花等都可以用数字2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2表示的? (3)请你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13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板书设计:

认数

1 2 3 4 5

课题:认数1——5的练习 第( 2)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P.14.第5——9题。

教学目标:1、继续认识1~5各数,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