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校实施绩效评价的探讨.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07: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地方高校实施绩效评价的探讨

作者:洪 林 陆为群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

[摘要]绩效评价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高校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科学发展。文章从高校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国外高校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出发,对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办学绩效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学资源 绩效评价

[作者简介]洪林(1961-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党办、院办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江苏 盐城 224003)陆为群(1962-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党办、院办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江苏 盐城 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34-02 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高校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前提。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专门将教学条件与利用作为重要的一级评价指标。通过长期的调查分析和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笔者以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以“绩效评价”为切入点的办学效益评价机制,是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提高办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建设节约型校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

所谓绩效评价,是指“组织用来衡量和评鉴员工某一时段的工作表现,与协助员工成长的一个过程”,是指对组织、部门或个人的工作结果所进行的综合评价。绩效评价一般以定量评价为主,即以数据为依据。有些指标也使用定性评价。通过绩效评价,可以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据此可以调整人力资源规划,最终达到完成绩效目标的目的。当今时代,任何行业都存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高校的经济效益,就是其教育要素的投入与相应投入所得到的回报(如各种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产品)所进行的比较。它与企业经济效益相似,都是一种对投入产出对比关系的反映。但相对于企业来说,高校在其投入、产出的测算方面则显得较为模糊。例如,高校的投入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资源的负担问题。若按投入物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人力投入包括师资、管理人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的投入;物质投入包括相关建筑、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以及运输工具等的投入。物质资本的投入量可进行成本核算,但对于人力资本,仅用薪酬作为计量指标则有着明显的缺陷,通常用教龄、学历等因素确定的薪金也不足以反映教师的才能和教学质量。再从产出角度来看,与企业的单一产品形式产出所不同,高校的教育产品有各种不同形态,如人才、科研成果和社会效益等。正确、合理地衡量高校的投入与产出,是高校绩效评价的重要任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国外高校经验借鉴与理论探讨 (一)他山之石

1.美国高校的绩效评价。综观世界高等教育,美国是较早对高等教育投资实行绩效评估的国家。田纳西州作为第一个执行以“绩效”为依据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的州,取得了良好效果。州内高等教育机构若绩效良好,就可获得自由支配资金权,该资金可占其所有办学预算的5.5%。亚利桑那州则是第一个分析和评估高等教育预算和投入经费的州。1995年,亚利桑那州对高等教育的评估,从以入学率为依据的投入政策转向产出率为依据的投入政策。南卡罗莱纳是推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最为积极的州,2000年开始,州政府决定将投资高等院校的全部款项都根据绩效评价的37项标准来进行分配。美国的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政府教育拨款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最具代表性的是1998年美国肯塔基州的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共包括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机会均等、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以及协调与倡议精神等五大类25项指标。该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通过绩效拨款的方法,使高校拨款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2.英国高校的绩效评价。英国则将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分为三大类:一是内部指标,主要反映学校方面的特征;二是外部指标,主要反映高校所设置的学科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三是运行指标,如单位成本、图书馆设备的利用率等“生产率”指标。1986年,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又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另外三类:一是输入指标,主要反映高校可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二是过程指标,主要反映办学过程中有关资源的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情况;三是输出指标,主要反映教育的成效与产出情况。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比较全面的也是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编撰的《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该体系考虑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指标体系与大学办学目标相关,尤其与教学、科研目标相联系;二是指标具体,具有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便于进行比较;三是指标简明扼要,可接受性强,可信度高;四是提供了有关高校运作的有效信息,能反映问题的实质;五是指标系统地反映了投入、过程和产出等各方面情况。

(二)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启示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支出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到市场经济中由政府宏观管理、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我国高校的经济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国家掌握着主动权和控制权。它不仅承担高校的各项开支,还负担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支,高校的财务工作主要按照预算的项目、内容和有关制度规定审核报销;而在市场环境下,高校具备办学自主权,尽管财政性的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与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总量在不断提高,但这只是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一部分的教育成本来源于学生家庭缴纳的学费、学校的创收收入、社会各界的教育捐赠以及银行融资等。因此,高校筹资的多渠道也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政府仍是高校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但政府不要求偿还所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获取经济上的利益,因而不实行成本核算,不计算损益及盈余分配。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使高校资源缺乏有效的配置和管理。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逐年加大,高校办学经费在稳步增长。在此形势下,如何打破过去“重投入、轻效益”的局面,充分考虑办学的效益和效率,是高校办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① 因此,借鉴国外高校绩效评价的具体做法,建立健全评价绩效的指标体系,是提高我国高校办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措施。

三、我国地方高校实施绩效评价的策略思考

(一)实施绩效评价,要求地方高校全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地方高校要实施绩效评价,其首要的步骤就是对各个院(系)实行目标管理。从管理的职能来讲,学校层面的主要任务是指导院(系)制定目标管理任务,监督和考核院(系)目标管理任务完成情况。院(系)在目标管理任务范围内行使职权,承担责任。院(系)根据年度工作计划、自身改革与发展计划和目标管理任务的总体要求,制定年度目标管理任务书,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院(系)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在保证服从学校教育资源统一调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前提下,在目标管理任务的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② 一般而言,院(系)应当享有内部机构设置与调整权、人事管理权、内部分配自主权和包干经费使用权、办学管理权等等。当然,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与院(系)发展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是各院(系)必须承担的责任。院(系)的各项改革与发展举措都必须坚持有利于学校和院(系)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积极性。坚决反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院(系)利益不顾学校利益、只顾少数人利益不顾多数人利益的行为。同时,院(系)在行使相应自主权时,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学校将视情节采取责令整改或其他行政措施,具体可结合各地方高校的实际研究制定。

(二)实施绩效评价,要求我们树立经营高校的理念

高校管理要有细化的操作流程,学校和各院(系)要将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办学成本核算机制,将能耗、资源的占有使用计入办学成本。目前,高校规模扩大,财政预算成倍增长,加强财务管理、精打细算价值更大。要在员工尤其是干部中树立起经营学校的理念。如今,教学资源的有偿使用已经通过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学生交纳学费)得到体现。高校各类实体(包括后勤服务企业)应当在竞争过程中,对占用的学校资源交纳相应的费用。例如,学生食堂可实行社会化招租,由中标的社会餐饮企业投入设备自主经营,学校收取水、电、气等能源费用以及房屋折旧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经营学校的各类资源,改善学校的财政状况,积累学校的发展后劲。 (三)实施绩效评价,要求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