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阅读第一节整体阅读学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51: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试卷 选篇及作者 类别 中国现代 涉及考点 理解词语含义,分析作品结构及表现手法,概括作品主题,鉴赏作品形象,评价作品价值审美取向。 理解句子含意,分析作品表现手法,概括作品主题,鉴赏作品语言,评价作品价值审美取向。 2017·卷Ⅱ 《窗子以外》林徽因 2017·卷Ⅲ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 中国当代 1.从试题形式上看 (1)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文学类文本阅读均选择了散文文本,共设置3道题,一道4选1选择题和两道简答题,共14分。 (2)选文关注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成长感悟等;篇幅简短,1300字左右。 2.从考题考点上看 (1)考点集中在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文章结构、概括内容要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分析文章深层意蕴等方面。 (2)对更高层级的“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将可能体现在试题当中,如对人物形象、物象在分析之后,要求对其进行评价等。

第一节 整体阅读 学会快速读文

——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第30页)

(一)散文的特征

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明确散文基本知识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3.形式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②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类别 写景 状物 散文 写景散文 状物散文 文体特点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 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内容情感。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象征 叙述、描写 议论、象征 代表作品 《荷塘月色》 《白杨礼赞》 《背影》 《人是一根能 思想的苇草》 写人叙事散文 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 议论说理散文 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 (三)散文的表达技巧

(四)散文的语言艺术 1.语言特点 用词炼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之美 字 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2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叠词叠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叠词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词 ④叠词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词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 化用 句式之美 (音韵之美) 修辞之美 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描写之美 2.语言风格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豪放与柔婉 柔婉 直露 含蓄 质朴(平质朴与华丽 实) 华丽(典雅) 庄重与诙谐 简洁与细腻

豪放 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有激越昂扬的抒情;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语气轻松幽默,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直露与含蓄 庄重 诙谐 简洁 细腻 抓住读文四个关注点 K12教育资料(小初高学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