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56: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长兴小学 李娜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3.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内的重点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目标

结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参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制定出学期教学的总目标。(详见《教师用书》P1)

(四)知识点和评价要点 学习内容 对应的教材 知识点 评价要点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常见的125《准备1.认识人民币 数 量 课》 2.简单的计算 3.解决问题 数的认124 《1001.100以内数的认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识 以内数的认识 识》 2.解决问题 3. 整十数加一位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数及相应的减法 和相应的减法。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运122《20以1.十几减9 算 内的退位减 法》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十几减8、7、6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7、6”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3.十几减5、4、3、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2 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解决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126《100以1.整十数加、减整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内的加法和十数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减法》(一) 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两位数加一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数、整十数 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两位数减一位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十位数 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4.小括号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解决问题 127《找规找规律 律》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空间与图形的121《认识图1.认识平面图形 图形 认识 形》(二) 2.平面图形的拼组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七巧板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综合与数学活124《综合与摆一摆,想一想 实践 动 实践主题活动》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统计与分类 概率 123《分类与分类与整理 整理》 三、具体措施及策略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数学修订版教材(2011年版) 一年级下册 教学进度学安排表

周次 1-2 单元 121《认识图形(二)》 12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23《分类与整理》 教参建议课时数 3课时 计划课时数 5课时 说明 机动2课时 1.对应新授后练习2课时 2.机动1课时 3.单元测验及评讲2课时 1.对应新授后练习1课时 2.机动1课时 1.对应新授后练习2课时 2.机动2课时 3.单元测验及评讲2课时 机动1课时 1.单元测验及讲评2课时 2.机动1课时 1.对应新授后练习3课时 3.机动2课时 1.机动2课时 3-6 13课时 18课时 6-7 3课时 5课时 7-9 124《10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15课时 10 摆一摆,想一想 1课时 2课时 10-11 125《认识人民币》 126《100以内的加法和12-17 减法(一)》 17-18 127《找规律》 5课时 8课时 17课时 23课时 4课时 6课时 19-20 128《总复习》 总计

4课时 8课时 1.单元测验及讲评2课时 2.机动2课时 60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