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13: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实力的试金石。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依然说到写文章就痛苦,或者写不出好文章,写不出符合作文教学要求的文章,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低效能高付出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客观地说,学生未能攻克作文难的堡垒,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但是板子不应该打在他们身上,真正应该承担责任的是语文教师。

如果从语文教师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诸多的软肋:

一、课堂作文训练的各个环节弱化,难以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

作文教学训练一般可以分为课堂命题、指导、评改三个环节。许多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作文训练的各个环节体现出严重的成人化倾向。作文教学应该以全体学生是否能够轻松自如地把自己的思想、见解、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作为首要标准。 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作文命题,叶苍岑教授曾说:“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病,主要原因是出题不当”。[1]叶圣陶在《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一文中也讲: “关键是所出题目,或教他们(指学生)叙述经过的事,或教他们说能推的理,或教他们表固有的情……”我们的命题很多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有时学习国外的作文教学思想,对小学生也大谈人生的价值,责任,

教师布置作文时,反复强调,要微言大义,以小见大,要选取有价值的重大题材,写有积极意义的题材,要反映生活的本质等。很多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于是,学生就写能够迎合老师口味的东西,能够得到较高评价的题材,结果虚假的、千篇一律的文字就大量出现,失去了作文的真实意义。教师的作文指导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实的作文指导,并没有公开课那么复杂花哨,每堂课都精心设计,往往是随意性较大。

作文课上,教师先对上次的作文进行讲评,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宣讲,然后命题作文,对审题提出要求,再找相关的范文分析指导,学生开始自主写作,两堂课结束收作文本。教师的作文引导没有落到实处,处于假大空的状态。教师对作文的评改标准是教师自己成人化的,所以,很多反映学生真实状况和体验的东西,往往被视为消极的东西,处于评价的盲点位置。如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就是那么懒惰,懒得去学习,懒得去做作业。我就是要在上课时睡觉,在地上乱丢垃圾,你嫌我脏,不讲卫生吗?那你就别和我坐在一起。别告诉我这是错的,别跟我讲什么大道理,这些我比你还要知道的多……我就是这样。老师批评又怎么了?学习成绩差又怎么了?我要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你管得着吗……” 这样的表白,文通字顺,表意、中心明确。按常理与传统,往往应该被否定。虽然看法不正确,但未必就不是一种真实的心态,学生写出来了,即使不正确,我们教师可以正确引导,

并衍生新的作文命题。

在中学,语文教师一般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再加上80余人的大班额,学生每班每期8次大作文,作文象征性批改都难。很多教师要么以作文讲评代替批改,要么只布置不批改,作文批改变成了学生完全的自我批改,教师的批改难以落实,质量难以保证,更不要说以改促写了。教师的改对于学生的写作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由于种种合理的理由,作文批改被弱化。总之,由于教师的原因作文训练难以发挥功效。 其实,学生的作文可以是稚嫩的、不成熟的,甚至是消极的、错误的,对学生作文的命题、指导、评价不应该站在成人的角度,不应照搬文学作品的鉴赏标准,更不应该把学生作文引向文学家的文学追求的道路上去。我们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明白、准确地表达,轻松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记录他们能够感知到的一切,作文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作文教学缺乏一贯性和梯度性,难以有效衔接 教师的作文教学缺少面向全局的考虑与安排,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各自为阵,杂然无序,我们只要认真研究从小学到高中的新课标,就会发现作文教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明显的梯度。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抒写人生的感悟,表情达意,讴歌光明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直至走向文学创作的道路,达到文思飞扬、个性突出、妙语连珠、经典频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