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9.日月明 教学设计 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40: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9.日月明

教学目标

1.认识“明、力”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产生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子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学习笔画卧钩。 教学准备

与“会意字找朋友”游戏有关的9张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认识“明、力”等9个生字和日字旁1

个偏旁,会写“木、林、土、力”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正音,了解构字特点

1.读课题并正音,重点关注后鼻音“明”。

2.请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并理解课题中的生字“明”。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梳理 小结。

(1)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明”的字形——“日”+“月”,组成“明”。 相机课件演示两个生字“合二为一”动态组合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日字旁,发现“日”字做偏旁时字体要变小。

(2)“明”的意思跟“日、月\有关系——“日”和“月”可以发出光芒,合在一起,“明”表示“明亮”。

相机出示“旭日图”和“明月图”,引导学生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明月的皎洁光亮,并请学生用明组词:光明、明月、明天、明亮......

3.揭示本课生字的构字特点,小结: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明”字。今天的课文里就藏着一些像“明”一样有趣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强化构字规律

1.借助拼音,运用自读、分句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点拨:“从、森”是平舌音,“众”是翘舌音;“心、森、林,尘\是前鼻音。 2.引导:课文中像“明”一样由其他字组合而成,并且表示的意思跟组合部分的字有关系的生字还有哪些?找一找,打上五角星。

反馈:明、男、尖、尘、从、众、林、森。 3.学习课文前四句,识记会意字。 (1)共学“日月明,田力男”.

a.学生学习“力”:“刀”字中的撇出头就是“力”。

cc

给“力”组词:力气、用力、力量.....

b.提问:为什么古人把“田”和“力”组合在一起,成为“男”字? 小结:古时候男耕女织,在田里花很大力气干活的人,基本都是男的。 随机出示男人在田里劳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男”字。 (2) 自学“小大尖,小土尘”。

a.提问: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学习,说说“尖”和“尘”是什么

b.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尖”,细微的土就是“尖”。 c.引导:生活中“尖”的东西还有哪些?

先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再出示生活中一些尖的事物的图片,如尖塔、笔尖、剪刀......启发:这些物体都是一头小一头大,所以课文中说“小大尖”。

d.出示图片(工地上灰尘飞扬,扫地时灰尘飞扬,桌面上积,考灰尘......),让学生找一找图片中的灰尘。

(3)互学“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a.每人选一句自学,先说出生字大致的意思,再用这个生字组词。

b.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收获说给组内小朋友听,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讨论。

c.请个别小组做学习汇报与分享,其他小组仔细倾听并做补充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从: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这就叫“从”。组词:跟从、随从、服从 众: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人,就是“众”。组词:众人、群众、观众.....

木、林、森: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只有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随机课件呈现相关图片,请学生连线选择“木、林、森”) 双:“双木林”指的是两个“木”合在一起组成“林”。你还能用“双”来组词吗?(如:双手、一双袜子、一双筷子、一双眼睛、一双鞋子...)

d.小结: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像这样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各自的含义合在一起组成的新字,叫做会意字。我们只要知道每个部分的意思,就能大致知道它们组成的新字的意思了。 课中操

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 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学汉字,有方法。我们表现都很棒!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 认读“明、力、从、众、双、木、林、森”。

2. 指导观察“木、土、力、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重点观察关键壁画位置与特点:“木”的撇和捺田字格左下格和右下格,笔画要舒展;“土”一竖在竖中线,两横有长短;“力”一撇在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撇出。

(2)请学生观察“林”左右两边的“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左右结构中“木”的字体变化与笔画穿插:右边的“木”一撇穿插到左边“木”字最后一点的下方。

(3)书写练习,展示评价。

评价要点:1.能将生子写正确;2.每个字的关键笔画位置正确;3.认真书写,字体端正.

cc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明、力”等9个生字,认识“条、心”两个生字,会写生字“心”和笔画卧钩。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游戏导课

1.认读“明、尘、从、众、森”,回顾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两个或三个独体字根据各自的字义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字。 自的字义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字。 2.“会意字找朋友”游戏。

(1)四名学生为一组,教师给各组准备“日、月、田、力、小、大、土、人、木”的识字学具卡片,并分发到不同的学生手里。

(2)请一组学生做示例,讲解“会意字找朋友”游戏规则。

如:组内一个学生手拿“日”字,站起来说:“我是'日',我的朋友在哪里?”组 内另一个学生手拿“月”字站起来说,我是月,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个人把卡片合在一起,大声读:“日和月,好朋友,组成明,明天的明。”其他的学生跟着读:“对对对,明天的明。”

(3)四人小组互相玩生字找朋友的游戏。 3.全班齐读课文前四句。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出示课文后两句:“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朗读。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课文后两句话所包含的道理。

(1)请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想一想,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如:春天,小朋友到郊外植树,有的挖坑,有的把树苗放进坑里,有的给树苗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把小树栽好了。远处的小树林也告诉我们“多木才成林”。 所以,团结起来力量大。

(2)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事也能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如:一只小蚂蚁搬不动一小块轻飘飘的面包屑,但是一群小蚂蚁在一起,可以搬动一只大青虫,也说明团结协作力量大。

教师讲故事《三兄弟打筷子》学生进一步感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从前,有几兄弟,常常吵架。

一天父亲把他们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谁能把这把筷子折断?几兄弟都折了折,谁也折不断。

父亲把这把筷子拆散了,分给每人一根,叫他们再折,这次,他们一折就断了。 父亲说:“你们看,一把快子多结实,折不断。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了。以后,你们不要吵了,团结起来才会有力量。”

3.小结:“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说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可以创造奇迹。 4.多种形式朗读全文。

师生对读 ——男女生对读—— 拍手朗读。 三、趣味识字,积累词语

1.思考并交流课后练习。部编一上语文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