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区间风险管控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4:28: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区间工程(盾构法)风险源、风险因素分析清单及预控措施 风险工程 风险单元 风险事件 刀盘异常磨损、刀具损坏 注浆系统故障 盾构选型 盾构选型风险 风险因素 1. 未进行地质样品刀盘磨损试验、滚刀数量配置不足、刀具选择与组合不合理。 预控措施 1)进行地质样品刀盘磨损试验、刀具数量配置足够、注意刀具选择与组合。 1) 注意注浆系统的选型; 1. 注浆系统选型不当; 2) 试验注浆系统对注浆材料的适应性,选择适应2. 注浆系统对注浆材料的适应性不好。 性强的注浆系统和注浆材料。 1) 做好盾构机使用的适应性和可靠性的分析; 1. 盾构机使用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评价不细; 2) 出厂和施工工地现场组装、测试、验收需设专2. 出厂和施工工地现场组装、测试、验收不细; 人监管; 3. 未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方案论证。 3) 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方案论证。 1. 地质核查和环境补充调查不充分; 1) 施工前,进行地质核查和环境补充调查; 2. 技术力量和管理班子配置不足; 2) 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班子; 3. 工程进度安排余量不足; 3) 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安排工程进度计划; 4. 材料设备订货供应不足,对工程的风险估计不4) 施工前,多签约几家信誉好的材料设备供应足。 商,并进场一些配件,认真做好对工程的风险估计。 1. 技术力量不足; 1) 配备有经验和足够的技术力量; 2. 施工队伍经验不足,组织培训不够,人员操作不2) 选择有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并加强组织培熟练; 训,对相关人员操作进行培训; 3. 对设计资料理解不够; 3)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 4. 工期安排不合理; 4) 按照实际施工情况,安排工程进度计划; 5. 设备组织和材料选择不合理。 5) 选择合理的设备组织和材料。 1) 施工前,进行地质核查和环境补充; 1. 地质核查和环境补充调查不充分; 2) 增设安全专项管理部门,编制合理的应急预2. 安全专项管理不充分,应急预案不合理或缺少; 案; 3. 安全组织、制度不到位; 3) 编制安全组织、制度; 4. 工期和场地安排不合理; 4) 合理安排工期和场地; 5. 对工程中的风险估计不足。 5) 施工前,做好对工程中的风险估计。 1. 土体加固效果不好,影响盾构施工,始发接受漏水 1. 水量较大,容易发生洞门漏水 1) 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土体加固。 1) 加强降水及水位监控。 进度风险 盾构施工准备 施工组织设计 质量风险 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事故频发 土体加固 及降水 进、出洞门区域 土体加固 加固效果 进、出洞口降水 水位升高 盾构设备吊装拼装 吊物掉落 1. 吊物掉落,砸伤施工人员 1) 施工前,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与安全防护 拆除封门时出现涌土、流砂 盾构出洞 洞门破除 洞口土体流失 盾构推进轴线偏离设计轴线 后靠系统出现失稳 掘进后发现盾构选型不合理 盾构后退 盾构沉陷 盾构内出现涌土、流砂、漏水 盾构掘进 盾构自身 盾尾密封装置泄漏 掘进轴线偏离设计轴线 1) 封门处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体加固; 2) 加强水位监测,控制水位的变化,加快施工速度,减少封门外土体暴露时间; 3) 做好工作井支护体系。 1. 洞口比盾构直径大(客观); 1) 施工前,检验洞口土体加固效果; 2. 洞口土体加固效果不好; 2) 做好洞口密封装置; 3. 洞口密封装置失效; 3) 控制土压,保持掘进面土体稳定,以达到土压4. 掘进面土体失稳。 平衡。 1. 盾构基座变形; 1) 进行盾构基座应力验算; 2. 盾构后靠支撑发生位移或变形; 2) 进行盾构后靠支撑受力验算; 3. 出洞推进时盾构轴线上浮。 3) 出洞推进时,控制好盾构姿态。 1. 反力架失效; 1) 对反力架进行加固,并验算达到使用要求; 2. 钢支撑失稳; 2) 钢支撑焊接需进行检测; 3. 后靠系统设计有误/施工质量差; 3) 后靠系统设计进行专家评审/提高施工质量; 4. 系统受力不均。 4) 进行系统受力分析,并进行相关设计。 1. 地质勘察失误; 1) 施工前,进行地质补勘; 2. 设计选型考虑失误。 2) 选型进行专家评审。 1. 千斤顶漏油回缩。 1) 加强设备维保。 1) 做好地质补勘,发现地质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参1. 遇流塑状淤泥质地层; 数与召开相关专题会议; 2. 盾构自身发生故障。 2) 加强盾构设备的检修与维保。 1. 舱压计算有误; 1) 计算好土压,并通过掘进参数及时调整; 2. 地质条件极差(裂隙、泥水)开挖面覆水压力大。 2) 通过降水及相关技术参数的调整。 1. 盾构推进偏斜量过大(使得盾尾空隙不均匀); 1) 控制盾构机姿态,每环掘进实测盾尾空隙; 2. 盾构推进过程中发生后退现象; 2) 每天检修盾构机维保与检修; 3. 盾尾密封装置质量不过关; 3) 严格把控设备物资进场检验; 4. 盾尾油脂失效或流失。 4) 控制盾尾油脂注入量与压力。 1. 施工过程没有及时测量或施工测量出现差错; 1) 施工过程加强测量与人工复测; 2. 通过的岩层或土层软硬不均或千斤顶参数设置2) 严格控制千斤顶的伸缩; 不对(导致受力不均导致千斤顶在不同位置的推进3) 盾构姿态调整按照“勤纠偏,小纠偏”。 1. 封门处土体未加固或加固强度低; 2. 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封门外土体暴露时间过长; 3. 工作井支护体系失效。 盾构掘进面土体失稳 撑子面 遇见障碍物 遇不明地层气体泄漏 量不一致导致偏差); 3. 刀盘自重的影响(盾构纠偏不及时,或纠偏不到位)。 1. 舱压计算不准确(螺旋运输机排土速度过慢(土压平衡盾构); 2. 泥水压力不够(泥水平衡式盾构); 3. 推进速度控制不准确。 1. 地质勘查不未明; 2. 选线等因素。 1. 地质勘查不明; 2. 未注意此方面(未进行监测); 3. 通风不力。 1) 控制土压; 2) 控制出土量; 3) 控制推进速度。 1) 施工前,进行补勘; 2) 特殊情况,及时召开相关专题会议。 1) 施工前,进行补勘; 2) 做好有害气体检测,加强通风。 1) 2) 3) 4) 管片使用翻身架翻身,或用专用吊具翻身,设计吊运管片的专用吊具,使钢丝绳在起吊采用运输管片的专用平板车,加设避振设施;工作面储存管片的地方放置枕木将管片垫管片运输过程中,使用弹性的保护衬垫将管保证管片翻身过程中的平稳; 管片的过程中不碰到管片的边角,并定时更换; 叠放的管片之间垫好垫木; 高,使存放的管片与隧道管片不产生碰撞; 5) 片与管片之间隔离开,以免发生碰撞而损坏管片;在起吊过程中要小心轻放,防止磕坏管片的边角; 6) 7) 管片拼装时要小心谨慎,动作平稳,减少管提高管片拼装的质量,及时纠正环面不平整片的撞击; 度、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垂直度、纵缝偏差等质量问题; 8) 拼装封顶块时,润滑油涂抹封顶块止水条,管片 管片破损 1. 管片运输过程发生碰撞; 2. 管片施工过程中发生碰撞; 3. 管片吊运时发生磕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