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讲课讲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56: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浅谈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诸暨江藻镇中 王钢锋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学生看数学材料(包括书、数学题目等)并领会其内容的能力。对数学材料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对数学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认读和感知,对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对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想象、假设、推理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初中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都不强,农村初中的学生更低。许多数学老师习惯性地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学习行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正是这种不正确的看法,导致了上述结果的出现。同时,由于数学语言的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使数学材料不如文学材料那样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它的枯燥性使得很多学生一看到就有一种“厌恶的情绪”(学生原话),所以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可见,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应当也只有在数学学科中完成。 一、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阅读理解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是终生学习所必须具备的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终生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生学习的教育制度。”可见,学校教育不再是教育和学习的终止,而是新的开始。学校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升学,更需要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初中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对各门课程提出的共同要求。《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2007)》也提出:“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没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行的。另外,即使从现实性和功利性的角度来看,现在全国各地的初中生数学学业考试中最后几题的文字信息量几乎都在300字以上,赶得上小学生的一篇作文,可见,没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行

word可编辑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的。

(三)、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低 浙江省数学教研员许芬英老师在对中考卷的调研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学生最怕的是文字信息量大的“大题目”,其中农村初中的学生更怕。这说明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低具有普遍性。

二、关于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尝试

(一)、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学时间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学时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教学效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反复、持久的训练,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例外。可是我们的老师往往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所以,总是不敢、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学。我估计,这极有可能是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不仅会让许多学生养成不爱看书,更会养成不动脑筋的坏习惯。经常被动地听课,久而久之便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江苏省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假如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所以,我建议我们数学教师,应当减少课堂中“讲”的时间,给学生更多“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提高教学效率,两全其美。如初一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时间很宽裕,因此在课内安排十分钟的阅读在时间是完全允许的。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设计好阅读思考提纲:如① 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② a5 表示什么意思?指出底数,指数,幂。 ③ 94 有几种读法?④ -22与(-2)2 相等吗?-23 与(-2)3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么这一节的内容也就比较清楚了。

(二)、指导学生学会剔除数学题目的背景

为了增添教育意义或者题目的完整性等等,很多题目都会增添一个背景。如果有些题目的背景很长,就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较大的障碍(主要是心理上

word可编辑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的)。笔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06年10月份,对我所任教的一所农村初中(324名同学)的期中试卷中给出了以下一道题目:

1、 如图,AB∥CD,AB=2m,CD=5m,点P到CD的距离是3m,则P到AB的距离是 .( 浙江06学业考试卷第10题改编)。经统计,难度系数为0.82。

07年4月份,在一次全校性统一的考试中,又给出了以下题目:2、 (浙江06学

业考试卷第10题)如图,电灯P在横杆AB的正上方,AB在灯光下的影子为CD,AB∥CD,AB=2m,CD=5m,点P到CD的距离是3m,则P到AB的距离是 . 经统

计,难度系数为0.79。

第二题和第一题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简单的背景,除此之外完全相同。为何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训练后,而且在学生长大了半岁后,掌握得反而差了呢?笔者随机抽取了数学成绩中等的50名同学作了谈话调查,发现:其中有12名同学认为,增加的背景对他们的阅读理解有影响。短短的一个背景居然对学生能造成理解

上的障碍,简直有点难以置信,但却是真实的。笔者在进一步的试验中发现,这种影响主要是心理上的影响,而且与背景材料的内容多少成正相关。为此,我尝试让学生练习学会剔除题目的背景。经约2周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后,发现学生已经能准确地辨析题目的背景,同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情感。

(三)、丰富作业的样式,有选择地布置阅读性强的作业

讲到数学作业,99%的老师和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做题目,很少会想到类似阅读某一章节之类的作业,可能这是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我们教师应不断增加具有阅读性的作业。

1、增加预习课本的作业,精选易懂的内容并规定好恰当的时间

选择预习内容时,除了选择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还应控制阅读的时间。因为在初中,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的有意注意坚持的时间不长,容易疲劳。无选择的将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让学生预习,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死板的模式,学生会厌烦。预习的时间一般可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如《用字母表示数》,课本用了非常有趣的儿歌引入,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前面几段安排让他们预习是能够调动他们的阅读热情的。

word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