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5:15: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单元第三课 横向分析训练
同学们,我们说分析很重要,议论文处处需要分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实践应用。但是,说是训练,但我们是远距离教学,还得由我来讲,那就请大家多多动脑筋思考。
横向分析的目的是拓展广度,铺开理群的面积,目的是让事理站得稳妥,令人信服。 横向分析起步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分析什么——认识分析素材。 二是分析目的——为什么而分析。 三是分析路径——如何展开分析。
大略看来,议论文的横向分析主要有四种情况:为提炼论点而分析素材、为寻找分论点而分析角度、为寻找小论点再分析侧面,为证明论点而分析论据。其中,为寻找分论点而分析与寻找小论点而分析性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层次不同而已。因此,横向分析训练应该在如上三个部位展开。
一、为提炼论点而分析素材。
中学生作文,通常是命题者提供相关材料,要求学生或直接发表评论,或从中引申出论点以供论证,或与其他素材组合一并产生论点。这类分析基本上属于深入认识素材的分析,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
故事是形象的、感性的、个别的,道理是抽象的、理性的、普遍的。这个思维过程是由感性材料到理性论点,先分析后概括,即先分析故事的个性特征,从中找到它的个别性,然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寻找出蕴含其中的规律或道理。须知,议论文的理,往往就包藏在纷繁复杂的事实现象当中。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和概括,才能够明白规律,悟出道理。这是议论文写作第一回合的分析概括
由此可知,这种分析的任务一般是目力直射故事的特点——慧眼看出特点、看到最富个性的特点是这一层分析的最高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素材的特点往往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多侧面的。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每一个特点都发掘出来,因为每一个特点都可以是立论的切入点,因此,务求分析得全面一些,照顾得周全一些,以求取立论的独到性与新颖性。那么,分析该如何操作呢?让我们一一道考题为例,作一些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卷II的作文题目。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怎样分析这道题目呢?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都有了明确的答案:分析对象是题目素材,分析目的是提炼论点,分析路径是捕捉特点。
特点在哪?如何破解?我们的意见是分为几个层次进行分析概括: 第一层,抓住故事的主要矛盾分析。应该明白,凡是有人物特别是多个人物出现的题目,其间必有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分析是最聪明的做法。本题的主要矛盾是军方人士与统计专家沃德见解不一的矛盾,因此分析矛盾的核心是首要任务。由此:
1、分析军方人士只见战机外在弹痕的现象,不见机身内在完好的实质,由此提炼出论
点:不要被表面现象蒙住眼睛,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2、分析军方人士只见返航军机弹痕的统计,未思损耗军机受伤的状况,由此提炼出论点:不要以部分代整体,应该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问题。
这两个侧面应该是核心问题,属于第一代直接分析。在这方面立论,价值也会更高。 第二层次,分析矛盾的原因。这尽管也属于矛盾范畴,但毕竟是第二代间接分析,不是直接因素,其价值多少会减轻一些,如何评价,就看考官的掌握以及自己的论述技巧了。比如,下面三个方面都是对沃德个人素质的分析。虽然与核心事件相关,但毕竟有距离了。
3、分析沃德见人所未见,提炼出论点:科学思维的精明。 4、分析沃德发人所未发,提炼出论点:发表独见的勇气。 5、分析沃德之力排众议,提炼出论点:坚持真理的韧劲。
如上三个侧面的分析,来自主要矛盾,不是主要矛盾,价格有所放低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层,由主要矛盾派生出来的属性,属于由主要事件引申出来的内容。引申之谓,引而申之,已经由此及彼了,自然属于派生出来的新的意义。例如:
6、分析军方最后接受沃德意见,提炼出论点:兼听则明。
7、分析军人人士糊涂,统计专家精明,提出论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两种分析,从根本上说,已经离开了维护军机本身,离开了核心矛盾本身,已经属于第三代意义了,可以说属于引申义了,距离更远了。以之立论,未尝不可,但价值应该是打折扣了。
第四层,完全离开矛盾中心,擦边球,甚至是离题而去。如下两种分析与立论,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因为,二者与故事的矛盾毫无关系,只是涉及事件的内容而已,不在故事的矛盾之中。这样的分析与立论,应该说是失败的。
8、分析对战机的维护,提出论点:亡羊补牢。 9、分析调查战机上很,提出论点》防患于未然。
对于加强战机防护,军方与沃德并无矛盾,不属于争论范围,仅仅是故事必然涉及的事件而已,没有论述价值。
至于“幸存者偏差”之说,要求太高了,恐怕老师们也多半不了解,何况是学生呢?如果以此为要求,就不合理了。
这方面的分析训练,实际上就是多多细致审题,以收一箭双雕之效。 二、为展开分论点而分析
为了展开分论点,一般是从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出发展开分析,分析的路径是多样的。这个部位的分析极其重要,因为能否搭起文章架子,能建立理群,这是关键一步。人们常说,分论点设置好了,等于文章写好了一半,不无道理。
分析路径有哪些?要素、构成、内涵、是非、优劣、意义、条件、影响、作用、原因、方法、目的、后果、特点……这其实就是分析的角度。分析的角度有多少,不知道,没穷止,但是,如果上述各个方面的分析方法,同学们都能经历系统训练,都能烂熟于心,都能熟练于手,相信一定可以熟能生巧,此后遇上任何作文题,在分析任务面前,都不会束手无策的。因此,建议同学们抓住这些方面先练起来,一样一样地练,练多了就会灵活自如。
为什么要“一分为三”,希望同学们不管遇上什么问题、什么题目,都能拿出三条理由、 追寻三种原因、分析三种意义、想出三种办法等,培养时时处处“一分为三”的思维习惯。这是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平时每天都能坚持这样训练,效果一定很好。
“一分为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一分为三”与“一分为二”是什么关系,这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内容。我们只是要说,中学生写议论文,一分为三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各种事物养成“一分为三”的分析习惯,从而拥有“一分为三”的能力,则议论文写作的难点就解决了一大半。
尽管那个“三”是虚指,但实际上最佳选择还是“三”。理由是: 1、三角支架最为稳固。建筑上、工地上,最常见的是三脚架。
2、三个侧面最适合高考需要,两个分论点少了点,四个分论点多了点,三个刚刚好。 3、可以构成立体思维,说理有力。 (一)一分为三的分析方法自古有之:
孔夫子就是“一分为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人物:
孔子把学生划为三种类型:知之者、好之者和乐之者,即是接受型、自主型和创新型。孔子用“一分为三”思想教育学生。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强调“天命难违”。他认为,如果不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是不能够称其为君子的。一个人如果不知礼义、无视礼节,何以安身立命于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言论,就不可能了解一个人。
孔子根据人生理、心理的三个不同时期的特点,教诲学生,要注意戒除自己好色、好斗、贪得无厌的欲念。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二)三维立体分析是最有价值的分析: 第一维:客观维、物质维、有形维; 第二维:主观维、精神维、无形维; 第三维:行为维、措施维、交合维。
第一维指客观事物,客观条件,可资利用的有形资源,即做事的外在凭借与依据,这是任何事物都存在的,重要的要有所发现,抓住要点,抓住特色,以其充分开发利用。
第二维指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需求,主观诉求,以及事物内部所蕴含的文化含量、文化意义,文化号召力。
第三维就是人们将客观事物、客观条件与主观要求、主观努力、主观意愿结合起来而产生的工作措施,手段方法、策略谋略。
三维分析是立体的,分布最为合理,最能解决问题,因此价值最高。 三维分析是立体的,三者相互垂直,不会交叉相容,不犯逻辑错误。 三维分析是立体的,三者方向固定,属于恒定模式,学生容易学会。 所以,同学们应该深入学习训练,很方便使用。
例如论述如何快速提高写作水平时,可以这样分析:
正确分析自己的基础水平——这是客观存在,要实事求是分析、判断。(客观上) 大胆提出自己的期望水准——这是主观愿望,要根据需要与可能提出。(主观上) 妥善制定自己的计划措施——这是行为办法,要拿出具体的训练办法。(行为上) 又如论述“要正确开展批评”的论点,可以立体思维: 其一,应注意自己的态度:“态度诚恳,与人为善”——主观上 其二,应注意对方的感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客观上 其三,应注意批评的方法:“讲究方法,春风化雨”——行为上 再如美就在身边:
分论点一、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生活才会处处阳光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天天生活在美的怀抱里(客观上)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天天感受着美的好心情(主观上) 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天天注入了美的新能量(行动上) 分论点二、不善发现身边的美——生活就会黯淡无光 不善发现身边的美,双目晦涩不见亮光(客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