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电桩的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6:14: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不考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时,充电站应按轻危险等级配置灭火器; 2. 考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时,充电站应按严重危险等级配置灭火器; 根据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汽车充电站属于E类火灾场所,其最大保护距离和单具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不应低于A类火灾的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

危险等级 严重危险级 中危险级 轻危险级 手提式灭火器 15 20 25 单具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

危险等级 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 严重危险级 中危险级 轻危险级 3A 2A 1A 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 50 75 100 推车式灭火器 30 40 50 根据以上要求,本场站共配置灭火器2具。 (三) 防雷方案

1. 充电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工作接地以及保护接地应共

用接地装置,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2. 充电站内的建(构)筑物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的

防雷等级做好防直击雷的措施。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应采用在建筑物上装设接闪器、接闪带或接闪杆。

3. 接闪器、接闪带的敷设应按照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

击的部位敷设,并根据防雷等级在整个屋顶组成一定规格的的避雷网,避雷网应和建筑物顶部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不同防雷等级的避雷网如下所示。

避雷网格最大间距要求

防雷等级 第一类防雷 第二类防雷 第三类防雷 避雷网格大小 5m*5m或6m*4m 10m*10m或12m*8m 20m*20m或24m*16m 4. 当在充电站建(构)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

基础接地极时不得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接地体的规格尺寸如下表所示

建筑物环形人工基础接地体的最小规格尺寸

防雷等级 闭合条形基础 的周长(m) ≥60 第二类防雷 40~60 <40 ≥60 第三类防雷 40~60 <40 扁钢(mm) 圆钢,根数*直径(mm) 4*25 4*50 2*¢10 4*¢10或3*¢12 钢材表面积总和≥4.24m2 ______ 4*20 1*¢10 2*¢8 钢材表面积总和≥1.89m2 备注:1 当长度相同、截面积相同时选用扁钢;

2 采用多根圆钢时,其敷设的净距离不小于直径的2倍; 3 利用闭合条形基础内的钢筋做接地体时可按照本表校验,除主

筋外,可计入箍筋的表面积。

5. 接地体与电气设备连接的接地线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接地体与接地体的

连接采用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满足下表的要求且应保证牢固无虚焊。

接地体搭接焊接长度要求

搭接形式 扁钢与扁钢 圆钢与圆钢 圆钢与扁钢 搭接长度 扁钢宽度的2倍 圆钢直径的6倍 圆钢直径的6倍 6. 充电站内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使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汇流排或接地

干线连接,不得在同一个接地线中串接两个及以上的电气装置。

六 、系统优势 (一) 无桩充电

区别于传统的充电设备,无桩充电取消了“桩”,将人机交互和充电控制部分分别移到云端和充电箱变中,就地车充连接端仅有一个“抗碾压、防浸水、不占空间”的充电终端。

无桩充电把人机交互功能移到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和手机端APP来实现,大大减少了用户和户外公共设施接触的环节,使用更加个性化,人性化;

无桩充电把控制部分全部集中起来,一、可以实现功率模块共享,通讯模块共享,减少设备投资;二、保证控制模块免遭外界破坏,更加安全;三、大大减小了充电终端的体积。 (二) 无电插头

无电插头是指在工作状态,充电终端防护等级达到IP54;当充电枪离开受电插座时,不同于传统充电桩只切断主供电回路,而是将主回路电源和辅助电源同时切断,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

传统的充电桩上永远带有高电压(220V或380V),当发生碰撞、破损、老化时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宜发生触电事故。无电插头设计,只要拔下充电枪,就地充电装置没有任何电源(包括12V通讯电源);插入充电枪、认证信息后通电,彻底杜绝了安全隐患,而且无电终端在水中浸泡后也可正常使用。 (三) 模块结构

模块结构是指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的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标准化生产,批量化预投,灵活搭配,满足不同场站的充电需求。

模块的产品结构,设备全部工厂化预制式生产,现场只需制作设备基础,小站建站周期一个周,大站建站周期一个月。

充电技术迭代升级速度快,模块化的结构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技术升级和扩展,充分适应充电技术的发展速度。

(四) 群管群控

汽车群是指在一个固定区域(小区或停车场)内至少有10台以上需要充电的车群组。

汽车群充电是指对10台以上的汽车群进行同期充电 。

群管群控是指在汽车群充电时,颠覆了传统的充电桩模式,通过电气技术层、智能充电层、云平台层三层结构,对汽车群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实现汽车群的有序充电、低谷充电、安全充电。

群充电系统,将原先无序分散在家用配电或商业用电网络中的充电桩,集中到一起,统一供电,统一管控,通过负荷管理,保证了充电网络的安全,同时和原有供电网络物理分离,也保证了既有配电网络的安全,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首先,通过负荷管控技术,在一定时间段内保证充电需求的情况下,将原先“无序并行”改为“有序限行”的充电方式,减少了充电网络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时也降低了电网及电厂的容量投资。其次,通过群充和轮充等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多路充电共享模块,提供了充电模块的利用率,减少了充电设备投资。

一次性电力接入,一次性物业协调,一次性手续办理,一次性施工,所有重复工作都集中处理,避免了一桩一接入带来的大量重复工作,大大提高了充电设施的建设效率。 (五) 智能充电

通过集中充电方式,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电池储能等技术结合,通过充电网络和车载电池形成一个智能微网系统,可以和电网并网运行,可以独立于电网孤立运行。通过电网微调度的削峰填谷,不与居民用电抢负荷,充分利用低谷电,提高电网的使用率。

主动柔性充电是基于电池机理和电池特性,由充电设备根据电池的需求和现状决定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以达到电池寿命保护和电池恢复的目的。通过主动柔性充电技术,摒弃原先单纯依靠BMS判断充电功率的做法,让充电更加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对电池数据的采集,确定主动柔性充电的数据,充电过程中实现电池恢复和寿命保护,电池寿命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