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1:53: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作者:程振理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18年第03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繁荣强大,各行各业的英模先锋们,正在赋予工匠精神新的理念与内涵,这,就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求精尚巧的实践精神。对工匠而言,产品制作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对材料精心制作、匠心设计的再创造,在产品构思到成品完成的整个过程中,都蕴藏着工匠劳作的印记,渗透着工匠求精尚巧的思维痕迹。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中国历史上,工匠不仅是传统工业的主要劳动力,而且扮演着传统工业技术主体的角色。工匠从事的实践活动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不断突破自我的创造精神。工业革命之后,传统的小作坊逐渐被现代工厂所取代,但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工匠文化依旧贯穿于现代化的工业制造中。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上,更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创造出新产品。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应仅局限于制造业,更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成为一种国民精神与文化,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应逐步养成严格自律、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十年磨一剑”,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携手同行! 文题
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6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工匠精神”一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广为传播,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题目解析
作文材料提示语中的核心词是“新时代”“工匠精神”“联想与思考”,这要求我们有自己的体会,而且要结合新时代谈工匠精神。写作时我们既可以着眼现实,联系生活中的人与事:也可以谈古论今,讨论工匠精神的古今内涵。无论写入叙事,还是议论抒情,写作时都要围绕“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来表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工匠精神”字面意义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指做事态度要严谨,要有耐心,要坚持,更要专业、敬业,等等。 中国自古不乏“工匠精神”。《考工记》中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技艺精湛的鲁班、“游刃有余”的庖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卖油翁……这些人都是能工巧匠的典范,体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
中国当代更不乏“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群年轻的文物修复师,在老一辈工匠的带领下,在故宫修文物的日常故事。没有华丽的口号,只有朴实无华的话语,吸引观众的是已经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一种安静、简单和专注精神。 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周东红,宣纸工艺高级技师,传承1500年宣纸制作工艺。30年间,捞纸近千万张,每刀宣纸重量误差不超过1两,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成就国宝画师传世丹青。
梁兵,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中心技师,加工被称为兵器“眼睛”的“光电零件”,从全国首届数控大赛第一名,到第八届中华技能赛大奖,以专注书写了一段兵工传奇。 胡双钱,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首席钳工,人们都称赞他为航空“手艺人”。在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令人称道的是,其中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
正因为有这样的匠人将工匠精神、技能传承了下去,我们,乃至后人,才能看到中国曾经的模样,才能遇见中国更美好的未来。 适用素材
1.潘建伟:在世界最前排和宇宙对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20年前在奥地利留学时告诉导师,他的梦想是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2016年8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酋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信,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是:“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今天,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对量子科学的研究,已然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并带来信息技术的变革,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郑依福:以工匠精神铸就“中国制造”荣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郑依福为全国纺织行业首批20位“中国纺织大工匠”之一。在2017年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其带领的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再次惊艳全场:全球首发的新机型XGD7双针床经编机兼具高机号、长幅宽、高产量等优良性能,获专家点赞。从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造出第一台国产经编机,到超越对手,领跑行业,带动长乐纺织业乃至中国经编产业的发展,郑依福这位只上过小学的草根企业家,专注技术研发,坚守实业32年,铸就经编领域“中国制造”的荣耀。这,正是工匠精神发扬光大的最好注解。
《国家宝藏》第一期里,那个用他的颜料复刻出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就是颜料大师仇庆年。74岁的他磨了54年颜料。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享受每年5000元的政府补贴,但这并不足以支撑他出去找一次矿的费用。这些年,他去过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的院校做讲座,也在本地的小区和小学讲课。“只要有人请我,我一定会去。”“我不要钱,只要报销路费就可以,我有教案,把颜料和工具都带过去给你们看。”他唯一担心的是“没人来学,没人来传承了”。
他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的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港珠澳大桥岛隧等大型工程建设,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劳务之星”和“明星员工”称号,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中央电视台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曾专题播出他的先进事迹。
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的一名钳-,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在指导新人时,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再检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