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48: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2012级英语师范专业

实践成员:虞玉芯、张敏、韩凤、吴星、杨燕、陶雨晴 实践地点: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 实践单位:陈汉中心小学 实践时间:7月2日至7月6日

“凝聚青春正能量,共筑美丽中国梦”,为献力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学党史、知党情,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外国语学院开展了201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

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由于缺乏抚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令人担忧;由于疏于照顾,其人身安全更不容忽视。

不少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社会关爱不足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为此我们组

成了一个六人的团队响应学校“凝聚青春正能量,共筑美丽中国梦”的号召,深入到安庆——一个留守儿童普遍的山区,开展我们的实践,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将爱心播撒给那里的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二)活动的开展 1、带着梦想出发

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在7月2日拉开序幕。当日清晨队员一行6人从学校赶赴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安排好住宿后队员们开始安排工作,整理好各种材料并且开始讨论活动开展的具体实施方案。

2、精心准备,详细调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

7月3日上午,队员来到陈汉中心小学与校长梅益刚老师商讨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梅老师对实践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为队员们安排活动场地并准备好需要的物品设备。当地村长也鼎力相助,亲切的与我们交流,并且针对我们提出的关于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一些问题做了全面的讲解,并且为队员提供了大量关于留守儿童的材料。随后我们前往一个个留守儿童的家里,与照顾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生活上的有关系细节,并且对其生活现状,学习现状,做了问卷调查。

2、辅导学习,开设爱心课堂

7月4日我们到达先前联系好的学校,然后我们给那里前来的孩子进行集中授课,课程有暑期作业辅导、安全知识教育、畅谈“我的梦想”和“我参与,我快乐”素质拓展游戏。队员耐心教小朋友写作业,并讲解了防暑、防溺水、触电、农药中毒等各种暑期安全知识,同时我们传递正能量,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孩子们努

力奋斗。课程一直持续到7月5日,当那天我们与孩子们告别时他们非常的不舍,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也非常的舍不得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告别时我们也跟当地学校的校长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校长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7月6号,我们对活动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总结汇总,同时撰写活动新闻稿,和活动总结,队员彼此交流活动的感受,受益匪浅。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一起参观了妈祖圣地小孤山和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等县城风景古迹。

7月7号,大家依依不舍,各自乘车返乡。 (三)活动中发现的不足和收获:

一、活动中的不足: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是很足,以致活动时遇到许多的问题,特别是高估了活动实行的难易度。其实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还是应了“实践出真知”那句话,不管我们实践之前策划的多么、想得多么的周到,但是当活动真正的开展的时候才发现原先的很多的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原本的计划实践地点等都有可能就因为一个原因就被全盘否定,到实践地点后我们所面对的也不仅仅只是一张纸和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深入其中,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想到怎样的把活动做好,还有我们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等等。

(2):活动过程中未对出现的问题做及时的总结,没有充分的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我们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原先所预想不到的,在还没有实践之前,我们在学校里想好的本来是到一所中学去进行活动,而且也都有了一定的联系,但是这个想法是我想的,后来当队友提出我们实践的地点跟我们的活

动主题有点不太符合,这个观点一提出,我们就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也觉得实践地点的选择与主题有点不符,而且我们实践的地点是一个乡镇,而策划书上写的是山区。当然这个问题的出现是我个人的原因,我没有充分的跟我的队友讨论,征求她们的意见所以才出现了后来的实践方向差点出错的问题,幸好后来大家团结一致,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讨论,才避免了我们走弯路。

(3):活动前没有对实践的地点做充分的了解,以致实践过程中出现迷路的情况。出现迷路这个状况不得不说,真的是我们在事先没有考虑清楚,虽然我们有队友是当地的,但是她对当地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而且也并不是很认路,所以当我们绕着山路走的时候,绕了很远,幸好我们得到当地村民热情帮助,然后在他们的指引中才慢慢的走出山谷找到公路,这个也是我们在实践之前没有考虑清楚的,其实我们应该找一个对当地很熟的人为我们带路,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庆幸的是我们没有遇到危险,但是作为活动中的教训,这却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以后不管从事什么活动,对于安全问题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活动中的收获和经验:

(1)收获感动、支持、肯定和不舍,坚定了我们坚持奉献教育的精神。不得不说此次活动真的给我们很大的收获和感悟。特别是对我们的感触也很大,当然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在实践中收到来自学生家长以及当地校长的肯定和赞赏,同时还受到了来自山区学生的肯定和喜欢,这无疑肯定了我们实践活动的意义,让我们实现了自身价值。山区的那些孩子单纯可爱、乐观好学、坚强自立的精神同时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的队员,跟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你都会感觉到许多不同的新

的东西,慢慢的接近他们才会发现其实他们身上蕴藏着许多的正能量。或许是童真,或许是对未来的无限畅想,这些无不坚定了我们想当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决心,特别是临走时梅校长对我们说的那句话“你们这种认真进去的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风貌非常的好,作为教育先行者我应该支持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永远保持这种良好的精神和风貌。孩子是最天真善良可爱的,他们充满爱,他们也一定会用满满的爱包裹你,用一颗爱心去从事教育工作,你们就一定能成功。”这句话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让我们得到很大的鼓舞,我想如果不是许多因素的限制、不是我还需要继续去学习,我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献给这些可爱的孩子。经过这次实践我也更加了解,为什么许多支教工作者,一去就是十几年还无怨无悔,是一种信念,一种感动,一种坚守以及对那些孩子的不舍让他们像一颗磐石无怨无悔的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那些贫困的山区。。

(2)我们收获了友谊、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共同面对问题,同时也学会了,共同分担。我们一行六个人虽然是同学但是由于平常的学习任务也多,所以彼此交流的时间不多,彼此了解的也很少,但是实践活动的几天里,我们天天在一起,一起活动,一起为活动的开展费心费力。这中间的交流和彼此的理解无不让我们珍惜,还好我们的队友非常的团结,中间除了对一些问题的分歧外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影响我们团结的问题,因此活动增进了队员之间的了解,更让我们懂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团队要想把事情做好,缺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3)懂得了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留守儿童生活的艰辛,更加坚定我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当我们到达实践地点

教小孩子读书时,孩子们看起来非常的高兴,而且他们还一个劲的非要我们多陪他们几天,因为他们热爱学习,最喜欢上课,可是家里的爷爷奶奶却不能教他们。更触动我的是当我们问孩子们他们的理想时,有一个才五六岁的孩子告诉我们他的理想是当小偷,看着他那么小可爱的模样,我们真的不知道说该什么,这是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的失误、社会对孩子缺少关爱,使孩子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但是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知道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未来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话这些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的学好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未来的教育事业真正的出一份力。

外国语学院 虞玉芯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