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6:12: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1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试卷评析

2011年 黄冈市中考历史试题抓住历史主体,紧扣时代热点,呈现能力立意,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属近四年来黄冈市中考命题中最好的一次。试题的难度恰当,区分度控 制得不算完美;重点十分突出,语言叙述专业、精准,美中不足的是试题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上略选不足。总之,与往年试题相比,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试题凸显学科主干知识,重点十分突出。今年的试题跟去年一样分值为40分, 题量没有变化。试题主要考查了汉唐明清政治、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和改革开放,外交成就以及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和战后 西欧经济发展及其影响。总体上说,中外近代化过程、建国后的艰难探索和改革开放以及战后资本主义走向是近年来常考常新的重点,本次也都涉及到了。

2、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贯穿全卷。从试题考查的目标要求上看,今年试题没有直接的历史知识的考查,几乎全部为能力和价值观的考查,只在第30题第(1)小题中略有呈现,这是前几年试题中不能完全做到的。对知识考查的彻底抛弃是命题的一种趋势,也是历史课堂摆脱传统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教学模式、引入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最好指引。

3、试题的难度把握十分好,区分度的控制还要讲求技巧。今年试题的难度很好,目测估计能有0.65,适合中等学生应考。但是在如何让中下游学生得分达到或者超过及格的命制上,试题鲜有照顾。

4、试题足够好了,但是吹毛也要求疵。试题在区分度的控制上不够好,可以增加一些让80%考生能做的试题,至少也要有总分值的5%吧?这样就能平衡试题的区分度了。开放题比重不够大,需要再权重一点。使之能够达到10%的比例。此外,第28题材料三中所出现的“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达28762元”,无法知道这个数据出自何处,感觉不实,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笔误。

特别试题展示

类别 优质题 题号 30(1) 特别点描述 对欧洲两次分裂近乎文学性概述,考查的很简约,典型的高起点,低落点的好题。 学生一般没有见过材料(即挽联),要对其中的语句充分理解,否则极易误为选项D施琅。 易错题 较难题 9 30(3) 欧洲联合的国际影响,课本既无表述,课标也没有做要求, 要能答出“世界向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需要较高的历史和国际政治方面的理解能力。 选择题7、D【解析】考查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解题思路:本 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目从唐太宗著名的“君舟民水”的治国观点出发,列举他的治国措施,引出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应用。在诸子 百家思想中,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唐太宗治国措施里面爱惜民力,让人民生产有时, 正是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的主张。

8、D【解析】考查点:历代中央机构的设置。解题思路:本 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都有“汉承秦制”的传统。所以机构设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题给出的三朝中央机构设置分别是秦 朝、唐朝和明朝。要能区分三朝中央机构设置,明朝虽然因袭前朝,设有六部,但是明朝废除丞相,是专制主义集权的一个重要表现,注意与唐朝区分。

9、C【解析】考查点:郑成功。解题思路:本 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康熙的挽联学生比较生疏,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仔细读懂挽联的意思。首先,要对郑成功历史事迹有所了解。挽联也正是 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清军南下后,南明士臣纷纷降清,唯有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北溯长江与清军抗争,兵败后东征台湾,赶跑荷兰殖民者,打算以台 湾为据点继续反清复明。正是挽联所记述的。其次还要对比其他人的事迹,加以排除。郑和是明朝中早期人,他的主要事迹是七下西洋,无争半壁,一隅抗争的事; 戚继光主要是抗击倭寇对沿海的侵扰,施琅主要是攻克台湾。相比之下,郑成功事迹要符一些。如果对郑成功事迹记忆不全、不清,可以看到“海外有孤忠”应该有 点联系了。最后要排除郑和与戚继光,因为这两位跟康熙时代想去甚远,不大可能为他们挽联。康熙在位的时候,派大将施琅进攻台湾,设置台湾府,留台防务,并 未涉及死亡,挽他是没有依据的。

10、D 【解析】考查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解题思路:本 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本题重要对两个条约进行比较,反映出新的历史时期(即帝国主义时期)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帝国主义时期,列强侵华从商品输 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开始培养代理人掠夺或者统治中国。同时,既然是新的特点,那么是《南京条约》里所没有的内容。解答本题如果不能理解帝国主义时代侵华的 特点,至少要通过对比知道,那一条款是《南京条约》中所没有的。

11、B 【解析】考查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材料的表述中,要抓只“它使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帝制与共和的分水岭”这样的字眼,理解到这就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2、B【解析】考查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三则图片中呈现的信息,都是中国领导人接见外宾,尤其是外国元首级的人物。展现的是不同时期我国外交上的成就。这显然与民族关系、民主政治等没有什么联系。

13、D【解析】考查点:重庆谈判。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前夕国内民意的理解。本题由一张照片切入,增加的试题的直观性,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理解的难度。本题还涉及到五四运动的口号、北伐战争的目的、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主张

14、A【解析】考查点:《权利法案》和英国政治体制。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对《权利法案》内容的理解。《权利法案》所摘内容均为议会对国王权力的限制,体现了权力行使过程中议会的主体性和重要性,国王权力从此受到议会的限制。因此可以排除选项B“君权神授”可能性,同时材料所述只有两种权力—议会和国王,因此也可以排除选项C“三权分立”。倒是选项D民主共和有一定的混淆性,但是,所谓共和,就是在没有王权的前提下,两个以上的权力实体联合执行,这显然与材料中的表述不相符合。

15、D【解析】考查点:《九国公约》。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国公约》实质的理解。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中的特点,正是条约所反映的特点。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在欧洲的巴黎签订的,与本次华盛顿会议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没有关系,可以排除A项。 华盛顿会议的几个条约中,《四国条约》虽然也有遏制日本和宰割中国的嫌疑,但是美国的主导地位体现得不明显;五国海军协定倒是体现了美国主导和遏制日本, 但是同时也遏制了英国,他是为日后美国称霸全球服务的一个军事协定,宰割中国的意图几乎不能体现。倒是《九国公约》重声美国的机会均等,门户开放的政策, 排挤了日本企图独霸中国的局面,同时也达到了宰割中国的目的,它是华盛顿体系中的核心条约,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华盛顿体现的特征。

非选择题:28.【解析】考查点:社会主义建设艰难起步和曲折、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解题思路: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为线索,回顾建国后当初的艰难起步和随后经历的曲折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重温共产党正确决策,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奋斗,走向富强。(1)小题,1953年党和政府为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所采取的措施,回答本题主要侧重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材料给的是钢材、电力的比较。(2)小题,仔细观察1957-1962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实际是下降了125千克,回顾这几年我国历史发展的情况,到196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低谷的原因,应与之前的国家重大决策和经济政策有关系。从历史课本上的表述看,一直把1958年“左”的错误和三年自然灾害当作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3)小题,1978年和1992年中共的两次重大会议及其重大决策本属于识记能力要求,但是,结合经济增长数据来回答会议精神,则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4)小题,自由发挥,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属于开

放试题。注意要根据上述三问选好认识的角度,同时,答题时可以从题干的背景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到启示。

29.【解析】考查点:洋务运动与日俄资本主义改革之比较。解题思路:以近代化为切入点,比较中外步入近代化过程中重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9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特点、成功原因和共同影响。要学会一点中外历史的比较和归纳,通过国际视野看洋务运动,有助于我们多角度的看待中国历史。(2)小题,概括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还是要从材料中整理、归纳出事件的内容。(3)小题,比较材料一(中国洋务运动),说说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原因很多,这里要依据材料作答。可以从决心和手段两个方面入手。(4)小题,在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的前提下,回答本题要回到课本上,凡在提问当中涉及“结合所学知识”意味着要跳出材料本身,所之课本或者由课本衍生而来的相关知识。

30.【解析】考查点:欧洲两次敌对军事集团、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以及欧盟。解题思路:从欧洲的两次军事集团的对峙到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崛起,同时欧盟也在一天一天壮大起来,使得国际政治格局有新的变化。(2)小题,曾经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起主要原因是它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把世界其他国家远远的甩在后面。“一战”、“二战”后,英国两次遭受重创,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美国和苏联。(3)欧盟的成立,在区域上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赢得了国际上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同时影响着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格局。 附:

黄冈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题1分)

7.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普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8.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9.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幅拘联“四镇多贰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争,方知海外有孤忠。”哀悼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施琅

10.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11.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建国后珍贵的历史图片(图6),根据图片内容,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江泽民参加亚太经合会议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B.外交战线硕果累累 C.民族关系融合发展 D.民主政治发展演进

13.图7,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1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允许,国王不能征税;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法案确定英国政治体制的原则是 A.议会主权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 D.民主共和

15.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主导、遏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和约鲜明体现这些特征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非选择题

28.(7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项目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见图14)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 19781992年 2002年 2010年 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343.4 1826 7073 28762 (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个计划(2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答“左”的错误的影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