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1:31: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解答】解: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都是3:1的分离比;揭示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l 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因此,属于被孟德尔“观察现象”的实验是纯合亲本之间的杂交得到F1,然后让F1自交. 故选:D.

7.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种豌豆在自然情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因雌雄不同花,系自交)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系杂交),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 F1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解答】解:A、豌豆由于自花传粉,只有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A错误;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B错误;

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

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D正确. 故选:D.

8.下列对有关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有耳垂的双亲生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D.鉴定某动物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物性状的显隐性判断以及杂合子杂交与自交等,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杂合子的测交后代有杂合子,有纯合,例如Aa测交,后代Aa:aa=1:1,A错误;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例如Aa自交,后代为AA:Aa:aa=1:2:1,纯合子概率为1/2,B错误;

C、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表明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这时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产生的性状为隐性性状,B正确;

D、鉴定某动物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测交,D错误.

第11页(共25页)

故选:C.

9.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眼大和眼小是一对相对性状.

【解答】解:A、高鼻梁和塌鼻梁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故A错误; B、卷毛和直毛是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挂B错误;

C、五指和多指表示手指的数目,是同一性状的两种表现,故C错误; D、眼大和眼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故D正确. 故选:D.

10.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解释最好的是( )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

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基因与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用A、a表示),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有三个是单眼皮,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这对双眼皮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则他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比例为双眼皮:单眼皮=3:1. 【解答】解:A、按照基因的分离定律,双眼皮:单眼皮=3:1,A错误;

B、亲本产生的A、a两种配子发生了随机结合,该遗传在后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能出现上述比例的,B错误;

C、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除含有一个控制双眼皮的基因外,还都含有一个控制单眼皮的基因,即他们的基因型可以用Aa表示,因此他们每生育一胎出现单眼皮的几率都是,C正确;

D、等位基因不发生交换,D错误. 故选:C.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④ B.③ C.② D.①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①﹣﹣减数分裂的过程.

第12页(共25页)

【解答】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 故选:D. 12. 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正常情况下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父本基因型为AABb,在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过程中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即AB和Ab;母本基因型为AaBb,在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生4 种配子,即AB、Ab、aB和ab;因此,所生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6种,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Bb. 故选C.

13.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F1中高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1:【解答】解:由题意可知,2:2:4,它们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分别是TR, TR、Tr, TR、tR, TR、Tr、tR、tr,因此F1高秆抗病类型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所占的比例为TR、Tr、tR、tr,矮秆感病的基因型为ttrr,产生的配子都是tr,所以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中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是TtRr、Ttrr、ttRr、ttrr,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4:2:2:1.

故选:C.

1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第13页(共25页)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9:3:3:1;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1:1:1:1;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1:1:1:1;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1:2:1:2:4:2:1:2:1;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1:1:1:1. 故选D.

15.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是指( ) A.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B.细胞中有四个配对的染色体

C.体细胞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D.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据此答题.

【解答】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个染色单体. 故选:A.

16.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 )

A.CD段

B.BC段和FG段 C.AB段和FG段 D.BC段和HI段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特点可以判断,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因此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属于有丝分裂,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FGHI属于减数分裂,FG区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区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

第14页(共25页)

【解答】解:根据曲线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可以判断,AF表示有丝分裂过程,CD段同源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BC段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FI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图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故选:D.

17.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

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每个四分体上含有4个同名基因,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一个四分体上,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不同的四分体中.

【解答】解:AB、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1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和4个绿色荧光点,A错误,B正确;

CD、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个,即2个A和2个a或2个B和2个b,若2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4个黄色或4个绿色荧光点,CD错误. 故选:B.

18.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A.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艾弗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D.克里克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成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A、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A错误;

B、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正确; C、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并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错误;

D、克里克等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B.

第1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