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全套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01: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1、2、3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 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 三、认识尺子

1、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