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试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05: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学原理复习试题

(教授:张雨强

1、教师学习教育学时应具有的素养有哪些?p51-54

(一)热爱生命的态度(二)时代变迁的敏感(三)真实深刻的体悟(四)对教育思想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的通晓(五)基本问题的把握(六)反思重建的理性(七)滴水穿石的精神(八)永无止境的求索(九)融通转化的智慧

2、与近代学校相比,现代学校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96

第一, 价值提升。从传递知识为本转向以培养人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是现代型学校价值提升的核心构成。 第二,重心下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育对象与目标方面的重心下移。其次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重心下移。再次是管理重心的下移。 第三, 结构开放。在学校结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两个向度的开放:一个是向外的,一个是向内的。 第四, 过程互动。过程中的互动呈现出多元、多层、多向、多群的状态。 第五, 动力内化。动力内化机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是由贯彻上级行政要求式的执行机制,转向以校本研究为动力的学校发展机制。 3、我国仍处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转型中。在此背景下,现代学校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p73-p76 (一)学校教育将更加向世界开放,全球式的教育规范逐渐会得到确立。 (二)教育与全球化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由于经贸、文化、人才等出现世界性,教育上要求确立人才规格标准,教育目的有所变化。 (四)全球化会引起教育上的一系列冲突,是教育内外部矛盾更为尖锐。 (五)全球化可能对学校教育内部的一些要素产生消极影响。 4、班级组织建设与活动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请结合你所任教的学段,谈谈班主任如何以智慧的方式开展班级建设与活动管理工作。P222 (一)在干部轮换工作中培养学生 (二) 通过班级岗位建设,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生活的自主。 (三) 创建富有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 (四) 开发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 5、试述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P179-180 (1)课堂教学需要走向新的“有序” (2)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习惯需要作出适应性调整 (3)教师个人素质将在开放、民主的课堂上经受极大的考验 (4)原有的教学理论体系也将经受严格的检视和严峻的挑战

6、试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学习)评价等若干方面,来论述教师应

该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P194-p209

教学目标设计上,目标清晰具体,针对学生实际状态,考虑学生发展的可能;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体现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体现灵活结构性,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上,考虑师生双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并在教案上清楚地呈现出来,考虑双方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开放性的设计要有度、有弹性。教师在课堂上最合理的追求,应该是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预设和生成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充分体现互动生成的育人价值。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树立资源意识,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导向有意义互动的前提性要求。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成为课堂生活的创生者,使课堂本身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内在展开逻辑,知道和创造不同学科、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更多的课的类型,逐渐形成结合学科和年级的新型课的类型系列。

教学策略:教师要着眼于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策略;着眼于理解、解释和体验的对话教学策略;着眼于反思性实践的教学策略着眼于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教学策略;教师还要有个性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评价方式是多样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学评价的每个阶段都应体现了自评与他评、内评与外评的结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考查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教师要掌握一堂好课的标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7、结合你所教学段的特点,试从社会、儿童、学科(科学)等三方面,来论述确立学校培养目标时应该依据的主要因素。P166-169 学校培养目标应主要依据四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成长中知识、技能、能力的关注 二是要考虑“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作用;三是关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四是倡导“活教育”,关注教育本身的“活”性和人本身的“活”性。 我们要建构的目标系统应该在新的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关注人的存在方式,关注具体而日常的学校教育生活,关注动态生成,关注“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 学校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在三个层面上:在第一个层面上,学校整体的工作目标应围绕着富有生命力的个体展开。在第二个层面上,学校教育中基本的生活形态是班级活动与课堂教学。在第三个层面上,课堂教学内部的不同学科与课程的教学、班级中不同主题的活动,又构成自身的资源特殊性。 8、“教育者”、“课程与教材”、“教育教学方法”、“被教育者”等通常被认为是教育教学的四个核心要素。请谈谈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源于其它资料)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人的因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对整个教育活动起领导作用。教育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价矫正者。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也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课程与教材是联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中介,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教学方法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在四个要素中,主要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这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四要素是展开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9、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主要有哪些?p295-297(引用其他参考资料)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一)教师应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应拥有丰富的专业 道德 (二)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三)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此外,教师还应参与教本课程的开发,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可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培养教师的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0、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什么?请结合所在学科的具体课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例略)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或多元智能理论。P303、p309、p31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都是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建构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风靡与欧美,并迅速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它主要解决了“人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知识”的问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被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静态反映的知识,相反,知识是发展的,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构建。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协商、提升。建构主义的教学是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着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专着《智能的框架》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有七种智能。加德纳强调,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不程度地拥有多种智能,个体的智能差异是智能之间不同组合的表现。多元智能的理论在根本上影响了教育观念,具体表现在:(1)乐观的学生观(2)个性化的课程观(3)“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4)灵活多样的评价观。以此观念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则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多种潜能特点;要抓住教学上的多元切入点,要从学生的强项切入,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12夸美纽斯(或赫尔巴特)的主要贡献和教育教学主张。P9-12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其着作《大教学论》包含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并使教学方法更加条理化,特别是他对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概括,大体上确立了近代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轮廓,对后来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教育的贡献表现在六个方面:(1)对教育学的理论性质问题,夸美纽斯第一次作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2)在教育理论体系上,他创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模式。 (3)在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上,夸美纽斯首创“人本主义”逻辑起点论。 (4)在教育学史上,他首次从科学认识的角度强调并试图探讨教育原理---自然适应性原理 (5)在教育学研究方法上,他为后世教育研究树立了典范。 (6)在教育学史整个发展谱系上,他开创了近代的“自然主义教育学”理论流派之先河。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着名的《普通教育学》,成为科学教育学的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学是建立在他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对教育主要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他构建了一个被后人竞相模仿和因袭的完整的理论教育学体系。第二,赫尔巴特第一次为教育学找到了它的科学基础。第三,他试图将教育学研究置于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之上。第四,他提出的有关教育过程的理论,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系统知识的传授,对后世教育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