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40: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需求,是指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是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影响该商品的需求的因素,一般有:(1) 该商品本身的价格;(2) 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4) 消费者嗜好或称偏好;(5) 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以及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6)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7) 政府的消费政策。 2.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画图说明。

答:所谓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也即是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这时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这种在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为已知和确定不变条件下,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就称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需)量,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通常,销售者总想提高价格,购买者总想降低价格。但在价格高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供给,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迫使销售者降低要价,从而迫使价格下落。反之,在价格低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一部分准备买该商品的人提高其出价,从而迫使价格上升。买卖双方的竞争,最终趋于均衡状态。均衡价格的形成完全是自发的,如果市场不是完全竞争或者有外力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画图略) 3.什么是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起什么影响?

答:均衡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所以,需求的变动(不是需求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不是供给量的变动),就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动。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就是供求定理,其内容包括:

(1)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以及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2)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以及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4.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轿车、空调一类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为什么?

答:农产品应当提价,高档消费品应当降价。因为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而提高其价格时,需求量减少的

幅度会低于价格上升的幅度,销售总收益将增加;高档消费品是奢侈品,需求富有弹性,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因而降低价格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会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销售总收益将增加。

5.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答:(1)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

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值必须大于1,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会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也就是均衡数量增加给卖者带来增加的收入,会大于其价格下降给卖者带来的损失,所以总收益增加。

(2)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贱伤农”是指农民因为粮食丰收而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是小于1的,农产品的丰收使其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农产品的均衡价格会下降,而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下降的幅度就会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增加的幅度,也就是农产品均衡数量增加给农民带来增加的收入,会小于其价格下降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最终致使农民的总收入减少。 6.什么是无差异曲线?它有哪些特征?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

的一条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点:

(1)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2)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每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一种满足水平即效用水平,而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

(3)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7.什么是消费者均衡?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把有

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已获得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消费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1) Px·Qx十Py·Qy=M 或 Σ(Pi·Qi)=M (2) MUx/Px=MUy/Py=MUm 或者表示为 MUi/Pi=λ。 其中(1)式为约束条件,(2)式为均衡条件。

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

格之比。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表示的X与Y两种商品的组合上,消费者才达到了偏好不变、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1) Px·Qx十Py·Qy=M (2) MRSXY=PX/PY

其中(1)式为约束条件,(2)式为均衡条件。

8.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的货币津贴。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这种看法正确。因为发放货币津贴,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而发放实物津贴,则可能此实物不是消费者所需要或最需要的,从而出现发放的实物量大于消费者自由选择时所消费的实物量,这时消费者就难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了。造成消费者总体效用水平的降低。如下图,AB代表商品价格一定时发放货币津贴形成的预算线,如发放实物津贴,该消费者可得到Y1的实物,所获得的效用为U1,如发放货币津贴让消费者根据偏好自由选购,消费者会买Y2的实物和X2的其它商品,所获得的效应为U2。U2 >U1。

Y(实物) U1 A Y1 Y2

E1 E2 U2 O

X1 X2

B X(其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