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8:22: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环境科学概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环境容量 生物放大作用 超城市化 水体富营养化 二次污染物 环境质量 、城市热岛效应 、水环境容量 、 生物多样性 、荒漠化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环境容量由静态容量和动态容量组成。
2.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3.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 水体富营养化 :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5. 二次污染物 ;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较一次污染物还强。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烟雾及光化学烟雾。
6.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
7.城市热岛效应: 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8.水环境容量 :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
9.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也可简单定义为,生物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及其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10.荒漠化: 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二、填空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
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若垃圾中无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填埋)法;若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堆肥)法;若垃圾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焚烧)法。 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
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大气污染。 三、问答题:
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要点: 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其浓度下降,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 (2)自动调节作用
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答题要点:(1)热化学处理:包括焚烧、热解和湿式氧化技术; (2)生物处理:包括堆肥化处理、厌氧消化法-沼气化处理技术 3、环境噪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控制? 答题要点:噪声特点:
? 环境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 ? 具有局限性和分散性,即影响范围上的局限性和声源分布上的分散性。噪声污染还具有暂时性。 控制: 控制声源
? 是减弱或消除噪声的基本方法和最有效的手段。 ? (1)改进机械设计 ? (2)改进生产工艺
? (3)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 (4)加强行政管理 控制传播途径
(1)闹静分开,增大距离:利用噪声自然衰减作用,将声源布置在离学习、休息场所较远的地方。 ? (2)改变方向:
? 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方向不同,声级不同),将噪声源指向无人的地方。 ? 如高压锅炉的排气口朝向天空,比朝向居民区可降低噪声10dB(A)。 ? (3)设置屏障
? 在噪声源和接收者之间设置屏障,可有效地防止噪声的传播。
加强个人防护
? 佩带护耳器(耳塞、耳罩、头盔),可降噪10-40dB(A) 四、论述题:
1、臭氧层位于什么位置?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地球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三处上空的臭氧层破坏严重?试分析这三处上空臭氧层破坏程度的顺序并说明原因。
答题要点:(1)臭氧层位于离地面20-30km处。南极形成臭氧空洞,主要原因为:
1)南极气温低(低于-80℃),极区上空平流层形成的涡旋阻断了空气的交换,使空气(带着臭氧)不能进来,不能补充流失的臭氧;
2)南极的极低温有助于极性冰云的产生,含卤化合物被吸附在冰云表面,当早春阳光出现时,这些化合物被转换成活泼的Cl、Br等以惊人的活力与臭氧分子反应,造成平流层臭氧大量损耗;
3)南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因而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南极的上空,由于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
(3)三处上空臭氧层破坏严重的原因:
对流层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因而其高度随纬度和地势高低而变化:赤道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因而对流层较高;两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南极相对于北极更冷一些,因而其对流层就更低;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作为“世界屋脊”的较高的地势,使其表面温度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不够旺盛,因而对流层也较低。正是由于这三处地区上空的对流层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这三个地区的上空,由于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因此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三处上空的臭氧层破坏严重。 (3)三处上空臭氧层破坏程度的顺序:
南极上空破坏程度>北极上空的破坏程度>青藏高原上空的破坏程度 原因:南极气温<北极气温<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