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体育养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1 18:23: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华体育养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传统体育养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其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拳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体育养生的起源、特点以度对大学生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争总结。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传统体育养生;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一词,2005年,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教育者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各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以及学科渗透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但就高校教育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工作者的事情,而应贯穿一切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都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要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众多体育课程中,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具有民族特点和丰富内涵的课程,研究和实践表明,传统体育养生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1,2] 1传统体育养生概述

传统体育养生,又称摄生、养性、保生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在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各个流派思想的通融与交流,使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3]。 鲜明的民族性是传统体育养生的显著特点。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与我们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出土文物和古书中都有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和功法记载。例如1975年在青海出土的浮雕彩陶罐上就发现了养生功的基本功法一站桩功的记载,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在《黄帝内经》、《吕氏春秋》、《诗经》等古书中也都有传统体育养生的功法记载[4]。形神统一思想是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命题。该思想强调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既要着重于形体的养护,又要注意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使自身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健康[4]。

顺应自然、平和适中也是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重要特点。在进行传统体育养生锻炼时,练习者的态度耍不骄不躁、保持心情平和,要坚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功法练习,不应一味强调动作达到一定运动幅度或者是过分强调动作的精准度[5]。 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情况 自西周开始出现学校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就随之兴起,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的传统体育养生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目前,传统体育养生是全国高校体育院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在1984年就将传统体育养生作为本科专业基础课程。2006年,本课程被列为首批高等教育改革教程,截止当年底,全国有近40所高校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目前有很多学校正在筹备开设中。这些都说明传统体育养生已经开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6]。

3传统体育养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心理平衡,自信、乐观积极;(2)有充分的安全感,适度焦虑;(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7]。调查研究发现,传统养生锻炼可有效

改善大学生心境状态,并且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8]。以太极拳为例,它可通过呼吸、动作的配合调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状态的转换,使大脑皮质运动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练习者不但大脑皮质兴奋集中,并可使大脑得到休息,进而达到整体上平静舒畅,修养心性,平衡情绪,完善其人格,并最终克服心理障碍[9]。 3.1增进民族自豪感

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公民,其对所属祖国的热爱也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流入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许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淡薄,而大学生心理出现亚健康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缺失有一定的关联性。

传统体育养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理论和功法被一代代流传和发展完善,作为我们特有的东方文化日渐被西方认识和接受,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广为流传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然而,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主要是源自欧美的现代体育运动,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课程很少,这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传统体育项目显得很不协调,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0]。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种现状。在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功法的教授,也要结合传统养生理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信任,也有利学生心理健康。 3.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的焦虑、情感的困惑和学习的压力,导致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精神负担越来越重,久而久而之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生理健康[11]。而传统体育养生可通过情志调节、缓慢运动等方式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弥补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教学过程中,习练传统养生功法时,多强调练习者要保持身体和心理上的松静自然以及动作缓慢柔和,并且上课的环境多处于空气清新的室外,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锻炼,可起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减少焦虑感,释放压力的作用,最终使其达到心平气和、乐观的状态。缺乏自信是有些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就业等问题时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时候在一件事情上思虑过多,做事总犹豫、徘徊。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要求练习者要忌“五劳七伤”,其中一条就是要避免思虑过多,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养生功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看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避免过度思虑,这样也可避免因思考太多,徘徊不前,显得缺乏自信。另外,传统养生气功简单易学。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再加上练习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易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也可对学生树立自信的个人品质起到促进作用。

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其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差、缺乏毅力也有一定的关系。传统养生气功的功法招式虽然简单,但是要真正起到身心锻炼的效用,需要学生自身坚持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遵循循序渐进、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的原则,避免动作过快、急于求成;(2)在讲解传统养生气功的功效时,教师可通过列举古人和周围人常年习练的实例来鼓励学生坚持锻炼,使其明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只有长期坚持锻炼,才能取得成效。通过这两方面的教育,可使学生在锻炼和生活中正确面对挫折,不骄不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并且还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12]。

3.3提高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现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个人意识比较强的特点,在进入大学以后,如何

引导他们跟别人更好、更融洽地相处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之一。学生只有在大学生活中学会跟别人和谐相处,才能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顺利,才能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传统体育养生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体育养生上课过程中多以集体活动为主,学生们在练习中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且可以一起切磋功法要点增进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可有效消除个体孤独感,促进同学之间和谐相处[13,14]。 4小结

综上所述,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中可起到增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其形成优秀品质(乐观积极、自信向上、坚持不懈)以及教会他们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起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培养身心健康的高水平人才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体育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体育教育的部分,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心理健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鼓励更多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学位论文,2007.

[2] 刘永峰.传统体育养生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90—92.

[3] 邱丕相主编.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3—4.

[4]金亚宇,曹莉娟.传统体育养生在未来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贺州学院学报.2010.26(1):111—113. [5]曹政玉.浅谈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术对修炼者思想品质的影响[J].中华武术研究,2011,I(2):90—91.

[6]姚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122—124.

[7]卢元镇主编.社会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7—38.

[8] 韦东谊.传统体育保健课对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4):127—128.

[9] 田文林,陈钢.高校体育课发展传统体育养生的必要性研究.科技信息,2007,28:217—218. [10]鲁鹏.普通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公共课的可行性研究[J].科教文汇,2007,(10):140. [11]任鑫洁.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的价值和意义[J】.科技信息,2010,16:255.

[12]刘浪琪.浅谈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对高等体育教育的指导意义[刀.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1):56—58.

[13]李文军,孙春艳,杨文龙.论传统体育养生对促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