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02: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英国 工艺美术运动 莫里斯 罗斯金 “红屋”

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 新艺术派 罗 德 菲尔德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德国 青年风格派 贝伦斯

维也纳 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 瓦格纳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路斯 坦

英国 格拉斯哥学派

美国 芝加哥学派和赖特的草原建筑 沙利文 德国 德意志制造联盟 贝伦斯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 A 迈尔 透平机车间

一、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即为什么会出现对新建筑的探索?资本主义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建筑功能的需求)

自1871年巴黎公社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 随着钢筋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日益频繁,新功能、新技术与旧形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对古典建筑形式所谓的“永恒性“提出了质疑,从而掀起了一场积极探求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新建筑运动。

这个时期对于新建筑的探索在:净化造型、注重功能与经济;强调建筑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迈开了新的一步,对当时建筑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欧洲探索新建筑的运动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 1.申克尔(1781-1842年),德国

原是古典复兴(希腊复兴)主义者。后提出建筑艺术中的时代性问题。 代表作品:柏林宫廷剧院,柏林(旧)博物馆。 2.桑珀(1803-1879年),德国

原致力于古典复兴。参加过“水晶宫”建设,后提出建筑的艺术形式应与新的建造手段相结合,即建造手段决定建筑形式,应反映功能与材料、技术的特点。 3、拉布鲁斯特(1801—1875年),法国 暴露新材料和新结构,造型开始净化。 代表作品:

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1843-1853年), 巴黎国立图书馆(1853-1855年)。

他们都反对学院派拘泥于古典规范的方法,建议用新结构与新材料来创造新的建筑形式。

(二)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1.代表人物:

罗斯金(1834—1896年)和莫里斯(1834—1895年)。

他们赞扬手工艺产品;建筑上主张到城郊建造“田园式”的住宅,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这种艺术主张,积极的方面体现在: 1)反对复古(认为:复古艺术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的艺术,它远离了人民大众)。

2)热衷于手工艺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

3)力求功能、材料、艺术造型的完美结合。

消极的方面体现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将工业生产、机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 3.代表作品:

“红屋”(1859-1860年,书p33 图2-2-1)

大胆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三)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德国、英国、西班牙建筑师高迪) 是在欧洲真正发出改变“建筑形式“信号的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展。 “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的表现:

1)在朴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着艺术的考虑。

2)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柔化了冷硬的金属材料,结构显出韵律感。

3)努力使工业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但是,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较简洁。

它的进步性在于不把目光局限于石材雕塑上,而是探索了新材料;

局限性在于只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艺术手法,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没有全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1.比利时新艺术派

凡.德.费尔德(1863-1957年)是新艺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在建筑上他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在建筑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包括铁梁柱。

新艺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有时用了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调。 代表作品: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1893年,书p34 图2-2-2) 2.德国青年风格派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中国近现代史中提到,我国青岛有不少这种风格的建筑),其主要据点是慕尼黑。

代表人物:贝伦斯(1868-1940年)和恩德尔(1871-1924年) 代表作品:路德维希展览馆(书p34 图2-2-3) 3.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新艺术派在英国叫“格拉斯哥学派”,是19世纪末,以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为基地,以追求建筑及各种设计中艺术革新的学派,以麦金托什、赫伯特.马可奈、麦当娜姐妹为核心(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

格拉斯哥学派的设计构图以直线和直角为基调,配合以细长流畅的曲线,秩序感强,色彩效果紧张而又华丽。

代表人物:麦金托什(1868-1928年) 代表作品: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书p35 图2-2-4)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大楼

4.西班牙建筑师高迪(1852—1926年)(后现代派的始祖)

代表作品:

1)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 该建筑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 2)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

这个建筑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

3)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1906年—1910年,书p35 图2-2-5) 。 该建筑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 (四)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 1.背景:

在新艺术运动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1895年他发表了《现代建筑》一书,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员成立了“分离派”,宣称要和过去的传统决裂。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和霍夫曼,后瓦格纳也参加了该学派。 2.理论

维也纳学派主张去掉多余装饰,保持造型线条简洁,尽可能使用新材料如玻璃、钢材等。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分离派主张与过去的传统决裂,建筑造型简洁,常用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只有局部集中装饰。和新艺术派不同的是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进一步走向简洁的道路。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瓦格纳(1841-1918年) 代表作品: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书p36 图2-2-6) 2)奥尔布里希(1867—1908年) 代表作品: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书p37 图2-2-7) 3)洛斯(1870—1933年) 代表作品:

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书p37 图2-2-8)

三、美国的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1.理论

芝加哥学派最兴盛的时期是1883—1893年。

重要贡献:1)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建筑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2)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3)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被称为“芝加哥窗”。

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 在谈到芝加哥学派时不能不提到沙利文(1856—1924年)。他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与理论家,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建筑革新的代言人、历史折衷主义的反对者、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他首先突出了建筑的功能,明确提出“形式随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形式永远随从功能”

2. 芝加哥学派代表作品: 1)C.P.S. 百货公司大厦(卡森.皮尔.斯考特百货公司)(1899—1904年,书p42 图2-3-7)

设计人:沙利文

2)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1883-1885年)

3)莫纳德诺科大厦(1891年,书p40 图2-3-3) 设计人:伯纳姆、鲁特 (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赖特是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之一。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其特点: 1)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

2)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多建于森林地区与湖滨;3)平面常作成十字形,并以壁炉为中心;

4)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5)惯用水平线条;

6)起居室开窗较大,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

7)屋面坡度平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 一致。

代表作品:

1)罗伯茨住宅(书p44-45 图2-3-9、2-3-10、2-3-11)建于草地.是赖特设计的小住宅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2) 罗比住宅(书p46 图2-3-12)

建于城市,强调层层的水平阳台和花台,结合周围的树木,也能获得自然之趣.这对后来的城市花园住宅的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四、德意志制造联盟 (侧重工业建筑)

德国在19世纪末工业水平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为了使德国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上能和英国抗衡, 1907年成立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 。同时该联盟也是建筑方面新思潮的支持者。因它里面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其中最享有威望的是贝伦斯,它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他认为现代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才会产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 代表作品:

1)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9年,书p50图2-5-1) 设计人:贝伦斯

该车间造型简洁,摒弃任何附加装饰,成为现代建筑的先行者,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2)法古斯工厂(1911年,书p51 图2-5-2)

建筑造型简洁、轻快、透明、表现了现代建筑的特征。

设计人:格罗皮厄斯(1883-1969年)、A.迈尔(1881-1929年)

第三讲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一、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一)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运行 1,古典主义:

19世纪末新建筑运动越来越引人注目,但古典主义仍相当流行,但已不那么严格,常混杂有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也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甚至还有文艺复兴的特点,故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代表建筑:

1)伦敦人寿保险公司(1924年建成) 2)曼彻斯特市立图书馆(1924~1934年) 2,(浪漫的)折衷主义:

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式样凑合在一座建筑中。代表作品: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1923年落成)

(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与构成主义 1,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产生于德国、奥地利,首先表现在绘画、音乐、戏剧方面。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一次大战后出现了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建筑:

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1919-1920年)(书58,图3-3-1) 设计者:德国的门德尔松(1887-1953) 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去代替旧的建筑形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

2、未来主义派(Futurism)

是第一次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在很多中层阶级,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社会现实表示不满的时候,未来主义派却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未来主义者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1914年,第一次大战前夕,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泰利亚(1888-1916)在他们举办的未来主义展览会中展出了许多未来城市和建筑的设想图,并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圣泰利亚在宣言中说“应该把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得像大型造船厂一样,既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得和大型机器一样。”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在当时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但是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20世纪20年代,甚至第二次大战以后的先锋派建筑师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 (1)风格派(De Stijl):

1917年,荷兰一些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Neo Plasticism)或“要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