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4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明太祖________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废除________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皇权对于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内阁的设立

(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________设立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3)特点:皇帝为__________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____________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二、军机处

1.军机处的设立

(1)设立:雍正年间,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2)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军机大臣均由钦定,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__________的特征更明显。

2.密折制:雍正命令地方大员__________,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这种制度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

3.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表明封建制度衰落;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________效率;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措施

(1)清朝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________,其地位与六部相同。 (2)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__________给予特殊的重视。 (3)在西南地区推行“__________”。

3.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知识点一 内阁制度的形成

1.下列关于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起初入阁官员职位较低 B.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

1

C.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D.后来内阁官员多由太监担任 2.《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丞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D.明朝的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3.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知识点二 军机处

5.某中学学生小刘在参观完故宫后对下图清朝的故宫建筑无限感慨,发出如下议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处内景

太和殿内景 太和殿外景 ①清朝军机处条件简陋,说明清政府注意节简 ②军机处与太和殿的差异正是清朝君臣关系的写照 ③军机处条件简陋狭小也反映了其精干、机密、快捷的特点 ④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总揽军国大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A.与皇帝“共治国事”

2

B.完全遵照皇帝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8.“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监察百官 D.传达圣旨 知识点三 清朝的边疆政策 9.《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验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

A.军机处 B.理藩院 C.宣政院 D.总理衙门

10.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 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人,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

3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