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23:45: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等教育国际化

——背景、趋势与战略选择

一、新-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背景

创新和传播知识与技能是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任务,历来超越国界。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并非新的现象。8O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兴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来势之猛,拉力和推力之大,其发展前景和对高等教育,对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皆史无前例。了解这一浪潮的背景、趋势,分析本国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是制定正确方略的前提。 1.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世纪末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西欧、北美、拉美、亚大等地区跨国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并运行,其中尤以西欧共同体完成向欧盟的过渡,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最具划时代意义。欧盟统一劳务市场的建立,管理和科技人员在各国间的自由流动,要求各国高等学校加速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彼此了解,相互承认学分、学历和学位,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区域内人才自由流动政策的必要条件。如果说二次大战后美国通过《国际教育法》,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曾经独领风骚,那么20世纪末,领导这一潮流的则是西欧。

世界贸易组织,实即世界贸易“政府”。它以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己任,制定这一进程中的各项“游戏”即竞争规则。当今世界,任何想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想落伍的国家,都不能不经常审视自己在这一进程中的位置。受到世人重视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的年度竞争力报告,共列出8大类、250多项标准,收集4万个数据来评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其中相当部分都同各国的管理、科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有关,与各国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不仅通晓国内,也通晓国际“游戏”规则、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具有-定竞争力的人才有关,与能否在科学技术领域为本国占领一定数量的制高点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将越来越为本国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竞争中提供人才与科技优势,成为制胜源泉和长期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这次金融危机也从负面证明此点。亚洲开发银行1998年展望报告认为,东盟一些国家遭遇此次危机的深层原因之一,是由于

这些国家科技人才短缺,面对来自中国等劳动成本低廉产品竞争时,未能及时调整结钩,提高产品档次,取得更高层次的优势。 2.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的兴起与推动

信息交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国性、地区性和世界性网络的形成,使国际间知识与技术的传播瞬间即成。因此,近年来,多由发达国家提供的跨校、跨国以至跨地区的学位课程越来越多;跨国乃至跨地区的网络(虚拟)大学正引起越来越多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兴趣。可以预言,随着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的逐步实现,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的形成,教育网络化将成为下世纪向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不仅极大地推动而且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手段与捷径。

3.全球问题与未来一代的全球观

后冷战时代除了世界日益多极化和地区、种族冲突上升外,人类面临愈来愈多的、共同的、超越国界的影响生存的挑战,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需要多国共同努力,需要人们,尤其是未来一代具有全球观点。各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具有一定世界公民意识的未来一代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看,高等教育国际化也是时代要求。 二、值得注意的新趋势

近年来各国都对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政府,都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本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战略方针。据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的留学生人数也从80年代早期的90万人增加到90年代中期的140万人。国际间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动力和新的渠道,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趋势。

1.合作办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潜力正在显现

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高等教育也是一种产业和商品,也可以“出口”。发达国家借此解决其学额过剩,弥补经费不足,同时,宣扬其教育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发展中国家则认为这是借鉴发达国家办学经验,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捷径,既可节省派送大量学生出国所耗费的外汇,又可因学生身在本国少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西方著名高校增设专人,甚至专门机构,拓展海外课程,建立海外分校。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则放宽

限制,积极探索利用这种形式,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马来西亚400所私立高等学校中,2/3左右采取与国外对口学校合作办学的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与名声,争取学位得到认可。威杰·斯瑞沙安博士(泰国前大学部常务副部长、著名高等教育权威)在泰国政府支持下,五年前创办了苏拉那瑞工业大学,与加拿大四所大学组成了高校集团合办,课程、学分相通,师生按协议流动,学生文凭和学位获得泰、加两国承认,使这所最年轻的大学在五六年内成为泰国公、私立大学中的佼佼者。合作办学的潜力正在显现,势头方兴未艾。 2.信息交流技术初露锋芒,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学习社会的形成,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以至各级各类和不同地区、国家之间教育的网络化,将对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目前尚难以估量的影响。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在网上提供学位课程,如MBA学位课程,已是司空见惯。国际间筹划提供虚拟课程,建立次地区、地区的国际性虚拟大学,已被越来越多政府和组织提上议事日程。由亚大地区大学协会于一年前成立并得到教科文组织亚大地区办事处支持的《亚大地区远距离和多媒体教育委员会》(APDMEN),由10个国家的16所大学组成,正在筹划提供虚拟课程方面的合作,并已得到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的支持,免费利用其通讯卫星一年,在日本与四个国家之间进行试验。为了解决网络上能够多种语言通用互译,促进网络上的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设在东京的联合国大学正在进行一项以此为目的的研究。世界银行已委托美国教育发展研究院完成一项远距离教育可行性研究,考虑多种方案,在40个国家中建立441处多媒体学习中心,并联网。1993年成立的由全球270多所大学和学院参加的全球网络学院提供1万门以上课程,每天有1.1万人以上访问其网址。无疑,这些教育的内容,提供的方式,收益的范围,合作主体,都是超越国界的,是国际性的。

3.地区和国际间的推动与协调日渐活跃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诸如人员流动、课程结构与内容调整、学分与学位承认、经费支持等,如果没有本国政府的有力支持,则会寸步难行;同样,没有地区一级和有关国际机构的推动与协调,也将步履艰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出现的地区级和国际间各种各样的合作计划、网络、学会之多,真如雨后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