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超星尔雅《中华诗词之美》课后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8:02: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9王国维对欧阳修、秦观之词的解读

1【单选题】下列哪一位“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之句相关?(杨贵妃) 2【单选题】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谁美志不遂而叹息?(应玚) 3【判断题】词能够为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 4【判断题】欧阳修的《蝶恋花》收录于《花间集》。(×)

3.10词之高下的判断标准

1【单选题】“生而愿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终身者也”之句描述的对象是(女子)。 2【单选题】“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文赋》)。 3【多选题】关于中国古代伦理观念中的“三不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立德、立功、立言)。 4【判断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光的《史记》。(×) 5【判断题】王国维认为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3.11“词别是一家”与“词自是一家”

1【单选题】“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评价的是谁的作品?(吴思道) 2【单选题】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哪一位?(李煜) 3【单选题】“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李清照)。 4【判断题】苏轼认为词是不可以诗化。(×) 5【判断题】周济是临桂词派的继承人。(×)

6【判断题】李清照认为苏轼的《水调歌头》堪称词之鼻祖。(×)

3.12王国维的“三境界”说

1【单选题】“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出自(《离骚》)。 2【单选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哪一时期?(北宋) 3【判断题】王国维对“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彻,并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的观点。(×) 4【判断题】“欲寄彩笺兼尺素”中“兼”字的使用是不合逻辑的。(√)

3.13读词之法与孔子说诗的传统

1【单选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 2【判断题】词往往能够表达一种感情的本质。(√)

3【判断题】孔子讲《诗》注重诗歌中的丰富联想,并且强调联想与诗的本意要完全吻合。(×)

3.14联想式的读词之法

1【单选题】在《离骚》中,下列不能用来喻托美德、才能的选项是(苍天)。 2【单选题】“新帖绣罗襦”中“罗”指的是什么?(丝罗)

3【判断题】张惠言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意。(√) 4【判断题】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心及物。(×)

3.15联想与文化语码

1【单选题】“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这是谁的观点?(苏轼) 2【单选题】李清照用“学际天人”评价的是下列哪一位?(苏轼) 3【判断题】“菡萏”经常在中国诗歌中,指的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花。(×)

3.16赏析苏轼之词

1【单选题】“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之句出自下列哪一本书?(《红楼梦》)

2【单选题】下列哪一位才子吟出“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之句?(纪晓岚) 3【判断题】《水龙吟》创作于苏轼官运正盛之时。(×)

4【判断题】苏轼只能写出诗化的词,却无法写出美感充沛的词。(×)

3.17词之发展历程

1【单选题】柳永的《定风波》的体制是什么?(长调) 2【多选题】关于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是一篇抒情写志的作品、作品具有词的美感、是一首诗化的词)。 3【判断题】“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这句的修辞手法是用典。(√) 4【判断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体现了婉约低回的审美特征。(×)

3.18赏析辛弃疾之词

1【单选题】“倚天万里须长剑”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司马相如) 2【单选题】“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的“张公”指的是谁?(张华) 3【判断题】《水龙吟》是豪放词的代表之作。(√) 4【判断题】“举头西北浮云”的“浮云”指的是天上的云朵。(×)

3.19辛弃疾词的特点

1【单选题】与辛弃疾的“西北浮云”之句中的典故相关的人物是下列哪一位?(曹丕) 2【单选题】“燃犀下看”之句中的典故与下列哪一项相关?(《晋书》) 3【判断题】在中国传统中,“斜阳”是朝廷衰败的象征。(√) 4【判断题】王国维认为,“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之句与屈原的《离骚》具有互文性。(×)

3.20词的演变

1【单选题】关于柳永的词,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多选题】关于周邦彦的《六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是一首“中吕调”曲、共有一百四十字、前片九仄韵,后片八仄韵)。

3【判断题】长调作为诗调体式之一,字数大概为六十字以上。(×) 4【判断题】敦煌曲子词里就已经出现长调。(√) 5【判断题】《兰陵王·柳阴直》这首词压入声韵。(√)

3.21赏析周邦彦之词

1【多选题】下列关于周邦彦的词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声音拗折、前后句子好像不相干、有出人意表之妙处)。

2【判断题】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因为柳树是“留”的谐音,能够表达相思的感情。(√)

3【判断题】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直抒胸臆,主观感情充沛。(×) 4【判断题】诗是体物写志。(×)

3.22周邦彦对长调的突破

1【单选题】“详味词意,殆亦碧山黍离之悲也!”,端木埰的这句话与下列哪一位文人相关?(王沂孙)

2【单选题】张惠言认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的是什么?(朝廷党争) 3【单选题】“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选自(《乐府指迷》)。

4、从西方文论与中国诗学谈李商隐诗的诠释与接受

4.1西方文论与中国诗学

1【单选题】诗歌要有神韵,下列提出“神韵说”的评论家是哪一位?(王士祯) 2【单选题】《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著,其作者是(司空图)。 3【判断题】《沧浪诗话》评唐宋诗歌“唯在兴趣”。(×)

4.2中国传统诗学视野下的李商隐

1【单选题】“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一句出自(杜甫)。

2【单选题】元好问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引用了谁的典故?(李商隐)

3【判断题】《诗经》中的《硕鼠》用了比的修辞手法。(√) 4【判断题】“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托”是入声字。(√) 5【判断题】李商隐的《锦瑟》也可以作为悼亡诗来理解。(√)

4.3从接受美学视角品读李商隐

1【单选题】李商隐《九日》中“空教楚客咏江离”一句,与下列哪一位文人相关?(屈原) 2【单选题】姚斯《接受美学》认为,读诗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 A、美感的感知性阅读

B、反思的说明性阅读(排除) C、历史性的阅读

D、创新的批判性阅读 3【单选题】“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这句词出自(温庭筠)。 4【判断题】李商隐的《九日》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

4.4作品与诠释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新批评流派的观点是(?)。 A、意图谬误说

B、感应谬误说(排除) C、细读(排除) D、读者反映论

2【单选题】接受美学流派兴起于(德国)。

3【判断题】新批评将文学批评的焦点从作者转移到作品。(√)

4【判断题】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认为作品的生命是读者的阅读活动赋予的。(√)

4.5诗词品读之境界

1【单选题】“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一句诗的作者是(郑愁予)。 2【单选题】“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与辛弃疾这首词相关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3【单选题】“现代三圣”不包括下列哪一位?(陈寅恪)

4【判断题】阅读过程中的“创造性背离”是新批评流派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

4.6李商隐诗的诠释与传承

1【单选题】“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描述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2【单选题】“总把春山扫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用了下列哪位诗人的典故?(李商隐) 3【判断题】“望海潮”是中国诗词传统中的一个词牌名。(√) 4【判断题】“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一句出自李商隐的《钧天》。(√)

5、中华诗词之特美

5.1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与诗歌传统

1【单选题】中国语言文字有何特质?(以上都对(独体单音、单音四声、破音字)) 2【单选题】“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摘自(《笠翁对韵》)。 3【单选题】“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这一观点出自下列哪一本论著?(《诗品》) 4【判断题】汉语四声中的仄声,包括平、上、去、入四声。(×) 5【判断题】普通话中一声和三声都是平声。(×)

5.2中西方诗歌传统比较

1【单选题】由物及心指的是下列哪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兴) 2【单选题】“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暗喻) 3【判断题】西方归纳出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有明喻、隐喻等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