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眼底出血体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4 9:08: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眼底出血体会

作者:李春岭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第02期

摘要:在中医对血证的理论认识基础上,采用辨证论治方式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病变,通过临床病例体会,浅谈对眼底出血病机的理解,在治疗上需要兼顾标本、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整体与局部,更重要对出血病机的多因素兼顾,十分重要,以此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眼底出血;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31-02 糖尿病眼底出血属于祖国医学“视瞻昏渺”、“暴盲”、“萤星满目”、“血灌瞳神”、“消渴盲目”[1]的范畴,是糖尿病早期最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病变发展而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依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浅谈中医辨治糖尿病眼底出血的体会。 1 病因病机

从西医角度来讲,本病的病理特点是微血管瘤的形成,眼底血管基底膜增厚,渗透性增加,呈现小的出血点,随着病情加重,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增多,黄斑受累,严重者反复玻璃体出血至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失明[2]。而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是通过临床观察到的症状及体征,整体辨证分析。笔者现将糖尿病眼底出血的病机归纳如下。

1.1 血瘀出血 清·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凡离经之血皆为瘀血”,《古今医统·眼科》曰“目得血而能视,故血为目之主,血病则目病,血凝则目胀,血少则目涩,血热则目肿。”“出血必有瘀,有瘀必出血,瘀滞损三光,瘀化则目明”。凡血行受阻,皆可为瘀,血瘀阻滞,使血不归经,逆经出络而外溢,造成出血。

1.2 血热出血 《济生方·吐衄》云:“夫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为热之所发”。《灵枢·五变》中指出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灼肺胃阴津,下灼肾阴。肝气不平,肝经热浸,气厥血妄,侵淫眼系,荫注于目。六气化火、五志化热、阴虚内热均可导致气血升降失常,气行逆乱,上冲目络,则络破血瘀,血溢脉外;或肝郁实热,气郁化火,消烁津液,津涸热淫,目络不畅,血不循经,溢于络外,致眼底出血。

1.3 气虚出血 《审视瑶函·开导之后宜补论》曰:“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血行缓慢,致气滞血瘀,瘀则血不能循道,泛溢于目络而出血。《中医眼科全书》中说:“然痰之所生,无不由乎脾肾,脾恶湿,气虚湿盛则为痰。”气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阻滞目络;心脾两虚,血失统摄,溢于目络之外,痰瘀互结,脉络瘀阻,出血形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4 阴虚出血 糖尿病初起多阴虚燥热,久则燥热伤津,津亏液少,血液黏稠不畅而致瘀滞。《千金要方》云:“症状多般,皆是摄养有乖,致使眼目生患,凡人多餐热食,皆是丧目之因也,恣一时之快意,为百疾之深渊,所以疾生眼目也”[3]。指出过食积热、阴虚内热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积热内蕴,化燥伤阴,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液粘稠,血络瘀滞而出血。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耗津灼液,阴津亏虚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所养,血溢脉外所致,书中并指出:“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也,久久不治,气极虚,三消久之,精血即亏,或目无所见”[4]。

1.5 阳虚出血 气虚之甚为阳虚,朱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说的是病理现象,气属阳,气和阳从温热属性来说是微和盛的关系。气的积聚,量的累积,表现出寒热属性,便为阳。气虚,机能下降,温煦及固摄功能失常,故阳虚为气虚之甚,推动、温煦、固摄无力,清阳不得升,目窍失养,加之血寒,致瘀内生,进而出血。 2 治则治法

本病为本虚标实,治疗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唐容川《血证论》谓出血“惟以止血为第一要法,消瘀为第二法,宁血为第三法,补虚为收功之法。糖尿病眼底病变为久病并发所致,既有本虚一面,又存本虚内生标实一面,治疗方法当兼顾标本,斟酌辨证治疗,于本当辨证顾及益气,甚至扶阳,或者养阴潜阳;于标实当辨证酌情予止血、行气、活血、清热、利湿,甚至根据出血长久,酌情予通、散、化瘀之法。清·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强调“离经之血虽清,鲜血亦是瘀血”。后世医家祝谌予亦告诫“有滞可化瘀,不应见血即止血”[5]。“血滞当活,血瘀当化”,故无论“清鲜”或陈旧性视网膜出血或两种同时并见,均应辅用活血,使瘀去新生,络道畅通,血岂能再渗漏于络外(再出血)乎。急性出血或者出血量较大,急当止血,瘀血形成后,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所以应斟酌情况或予活血止血,或先止血,后辅佐活血之用。因此笔者临证常用三七既可活血化瘀又可止血,防加重眼底出血,出血早期可加血中之气药如川芎,可行气以活血,助气机通畅,气行则血行。活血药常用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以活血化瘀,出血稳定后加强活血甚至破瘀,常用桃仁去有形之瘀,加红花去无形之瘀,其偏作用于络脉,从西医角度讲可以改善微循环,以助活血祛瘀之功[6]。唐容川《血证论》宁血为第三法,补虚为收功之法。笔者遵其第三法宁血为出血病因之治法,如血热、阴虚、气虚、阳虚。若血热出血,让妄动之血宁静,使血不妄行而止血,临证常用黄芩、蔓荆子、菊花、决明子等,其中黄芩入肝经,偏清上焦之热,且能止血,蔓荆子善清头面风热、实热、肝热,菊花清肝以明目,决明子性微寒,以清肝明目,遣方用药均可配合应用。《素问》:“肝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灵枢》:“髓海不足……目无所见。”《兰室秘藏》:“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指出肝脾肾均与眼关系密切,肝肾阴亏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所养,阳不潜阴,伤及脉络,血溢脉外致出血,临证用药可予女贞子、旱莲草、青葙子、密蒙花以柔肝滋阴,清中有止。气虚则益气,气虚之甚出现阳衰,可予温阳化气。另外,眼底出血会伴发渗出和水肿,中医认为眼底渗出物及视网膜水肿可归为痰湿之证[7],此病理应属气分,归在水道,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痰湿瘀滞,故拟方用药时,予健脾利湿之品,如:茯苓、陈皮、黄芪、车前子,其中茯苓可渗湿以缓解细胞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胀,车前子入肝经,偏走气分,可利湿祛痰,治疗硬性渗出及软性渗出。临床大多患者已患糖尿病多年,本虚标实,本虚趋甚,标实愈强,并发症多发,机体虚损,气虚,渐阳虚,阴虚渐阴损及阳,停痰生饮,血虚,血瘀。故用药喜斟酌加黄芪,益气摄血,同时在眼部疾患改善之后,应针对机体本虚标实辨证治疗,善后以绝后患。 3 验案举隅

患者王某,女,63 岁,2016 年 11 月 7 日就诊。患者糖尿病病史8年,1周前出现视物黑蒙不清,伴口干、乏力、头晕、易怒,纳可,寐欠安,小便频,大便干。舌暗红,有齿痕,苔白,脉细数。查糖化血红蛋白8.6%,血糖14.7mmol/L,眼底镜检查:双眼眼底可见点状出血,小部分成片。诊断: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平素服药不规律,经常漏服,笔者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调整降糖药物,加强控制血糖,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考虑病机为气虚血瘀为主,兼有阴虚内热之象,久病往往虚实夹杂及寒热错杂,拟中药汤剂7剂,方药组成:黄芪30 g,当归30 g,三七3 g,(冲)黄芩炭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决明子30 g,青葙子15 g,茯苓30 g,车前子(包)15 g,陈皮15 g,川芎15 g,沙苑子15 g,生甘草6 g,菊花8 g,蔓荆子15 g,嘱患者勿食辛辣刺激之物,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

二诊:视物模糊较前好转,口干、乏力、头晕等症较前减轻,纳可,寐安,小便频,大便调。舌淡暗,苔白,脉细。前方减黄芩碳,加桃仁10 g,红花10 g,继服7剂。

三诊:视物较前明显好转,眼底镜检查示:点状出血消失,出血面积明显减少。空腹血糖下降至7.6 mmol/L,餐后2 h血糖降至9.8 mmol/L,嘱咐病人规律饮食,定时服药,适量运动,警惕低血糖风险。 4 小结

笔者认为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性,糖尿病眼底出血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还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糖尿病眼底出血的发生,本虚在气虚阴虚,标实为血瘀、痰湿、内热。 在治疗眼病时,不可忽视脏腑病理变化,脏腑功能失调,可引起眼的病理变化,兼顾局部与整体,而眼部发生疾病时,往往也会影响全身。因此在临床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时,审证求因,因人而异,随证加减,方可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胡国陈,陆拯.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王肯堂医学全书·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朱万玲,钱秋海.钱秋海教授临证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