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6:4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练习 题 六
6-1 在稳恒条件下通过一个电流管任意两个截面(面积不等)的电流强度( A )。 A.相等 B.不相等 C. 截面大的电流强度大,截面小的电流强度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2直径为2mm的导线,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强度是20A,且电流密度均匀,导线的电阻率ρ?3.14?10Ω?m,则导线内部的场强为应是( D )。
A.2.0V?m B.1.0V?m C.0.5V?m D.0.2V?m 分析: E??1?1?1?1?8UIRI?lI? ???2lllS?d?????2??146-3 大气中由于存在少量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而具有微弱的导电性。已知地球表面附近空气的电导率??3?10解:已知??3?10曲面dS的电流强度为
?16??1?m?1,场强E?100N?C,地球半径R?6?10m。
若将大气电流视为恒定电流,计算由大气流向地球表面的总电流强度。
?14??1?m?1,E?100N?C?1。在地
E 球表面上取一个微元曲面dS,如图6-1所示。则由大气流向
dI?j?dS?jdS
(1)对上式积分可得大气流向地球表面的总电流强度为
dS I???j?dS???jdS?jS
SS因为
6-3题图
j??E?3?10?14?100?3?10?12(A?m-2)
地球表面积为
S?4?R2?4???6?106??4.52?1014?m2?
2于是,大气流向地球表面的总电流为
I?jS?3?10?12?4.52?1014?1.4?103(A)
6-4 截面积为10mm2的铜线中,允许通过的电流是60A,试计算铜线中的允许电流密度。设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可算得铜线中的自由电子密度是8.5?10计算铜线中通有允许电流时自由电子的漂移速度。
解:铜线截面积S?10mm?1.0?10m,允许通过的电流I?60A,则铜线中允许电流密度
2?5228m?3,试
j?I60??6.0?106(A?m?2) ?5S1.0?1028?3又知铜线中的自由电子密度n?8.5?10m,则铜线中通有允许电流时自由电子的漂移速
度为
j6.0?106v???4.4?10?4(m?s?1) 28?19ne8.5?10?1.6?106-5 有一个灵敏电流计可以测量小到1028?3?10A的电流,当铜导线中通有这样小的电流时,
每秒内有多少个自由电子通过导线的任一个截面?如果导线的截面积是1mm2,自由电子的密度是8.5?10m,自由电子沿导线漂移1cm需要多少时间?
解:设导线中单位体积的电子数为n,导线截面积为S,电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则t时间内通过截面S的电子数N应为如图6-2所示的圆柱体内的电子数,即 S N?nSvt 由于I?nevS,即n?I(evS),将其带入上式得
I IItN?nSvt??Svt?evSe6-5题图
由已知条件可知,铜导线中电流I?10电子数为
?10vt A,t=1s,则每秒内通过导线任一个截面的自由
It10?10?1N???6.3?108(s?1) ?19e1.6?10又知导线的截面积S?1mm?1?10m,自由电子的密度n?8.5?10m, 则电子的平均漂移速率为
2?6228?3I10?10?15-1v???7.35?10(m?s) ?628?19Sne1?10?8.5?10?1.6?10于是,自由电子沿导线漂移l?1cm需要的时间为
l1?10?2t???1.4?1012(s) ?15v7.35?10
6-6 一个铜棒的截面积为20?80mm,长为2.0m,两端的电势差为50mV。已知铜的电导率??5.7?10s?m,铜内自由电子的电荷体密度为1.36?107?1210C?m?3。求:(1)
该铜棒的电阻;(2)电流;(3)电流密度;(4)铜棒内的电场强度;(5)铜棒中所消耗的功率;(6)棒内电子的漂移速度。
?解:铜棒的截面积S?20?80mm??5.7?107s?m?1,则
(1) 铜棒电阻为
21?.?6312,0长ml?2.0m,电导率
R?ρl1l2?5????2.2?10??? 7?3S?S5.7?10?1.6?10?2(2) 由于铜棒两端的电势差为U?50mV?5?10V,则电流为
U5?10?2??2.3?103?A? I??5R2.2?10(3) 由电流密度的定义可知电流密度为
I2.3?1036?2?1.4?10A?m j?? ???3S1.6?10(4) 棒内的电场强度
j1.4?106?2.5?10?2?V?m?1? E??7?5.7?10(5) 铜棒中所消耗的功率为
P?IR?2.3?102?32??2.2?10?5?1.1?102?W?
10?3(6) 由于自由电子的电荷体密度ne?1.36?10c?m,则电子的漂移速度 为
j1.4?106?4??1.0?10 v??m?s? 10ne1.36?106-7大多数生物细胞的形状类似圆球,这类细胞的细胞膜可视为一个同心球壳体系,如6-7题图所示。由于活体细胞内外均有许多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可通过细胞膜进行交换,形成跨膜电流。设细胞膜内半径为Ra,外半径为Rb,膜中介质的电阻率为?。求(1)细胞膜电阻;(2)若膜内外的跨膜电势为Uab,求跨膜电流的电流密度与半径r的关系。 解:(1)设想细胞膜是由许多个薄层圆形球面组成。以r代表其中任意一个薄层球面的半径,其面积dS?4?r,以dr表示薄层的厚度,如图6-3所示。由题意可知电流沿径向方向流动,该薄层的电阻应为dR???drS???dr胞膜的总电阻为
2d r r Rb Ra ?4?r?,则细
2R??dR??ρRaRaRbRbdr1?11?ρ?Rb?Ra??ρ? ???24?r4??RaRb?4?RaRb6-7题图
(2)由于膜内外的跨膜电势为Uab,跨膜电流
Iab?UabUab4?RaRbUab?? R??Rb?Ra?4?RaRb??Rb?Ra?2由于在距离球心r处的总电流Iab所通过的“截面积”S?4?r,则跨膜电流的电流密度与半径r的关系为
j?Iab4?RaRbUabUabRaRb??? S??Rb?Ra??4?r2?r2Rb?Ra6-8电缆的芯线是半径为r1?0.5cm的铜线,在铜线外面包有一层同轴的绝缘层,绝缘
层的外半径为r2?1.0cm,电阻率??1.0?1012??m。在绝缘层外面又用铅层保护起来
(见6-8题图)。
求(1)长l?1(2)当芯线与铅层间的电势差为100V000m的这种电缆沿径向的电阻;时,在这电缆中沿径向的电流多大?
l
d r I r (a) (b)
6-8题图
解:(1)设想整个绝缘层是由许多个薄圆桶形绝缘层叠合而成。如6-8题图所示,以r代表其中任意一个薄层的半径,该薄圆桶形绝缘层的表面积S?2?rl,以dr表示此薄层的厚度,则由电阻公式,该薄层的径向电阻应为
dR?ρdrdr ?ρS2?rlr2长l?1000m的这种电缆沿径向的总电阻为
R??dR??ρr1rρdr?ln2 2?rl2?lr1代入数据后,解得
1.0?10121.0?10?2R?ln()?1.1?108??? ?22??10000.5?10(2)当芯线与铅层间的电势差U?100V时,根据欧姆定律求得径向电流为 I?
练 习 题 八
8-1 一导体圆线圈在均匀磁场中运动,下列几种情况,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D )。
A.线圈沿磁场方向平移 B.线圈沿垂直磁场方向平移
C.线圈以自身的直径为轴转动,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平行 D.线圈以自身的直径为轴转动,转动轴与磁场方向垂直
8-2有一个铜环和木环,其尺寸完全一样。今用两根相同的磁铁,从相同起始距离,以相同的速度插入铜环和木环,则在插入过程中某一时刻( B )。
A.铜环中的磁通量大于木环中的磁通量 B.铜环中的磁通量小于木环中的磁通量
U100?7??9.1?10(A) 8R1.1?10C.两个环中的磁通量相等 D.无法判定
8-3两个单层密绕的螺线管,长度和匝数都相同,但截面半径不同,一个半径为R,另一个半径为2R。则两螺线管的自感系数之比为(C )。
A.1∶2
B.1∶2
C.1∶4
D.4∶1
8-4如图所示,一圆形线圈,置于变化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关系为B?B0(3t2?2t)当t?1秒时,图中1、2两点间的电压为 8πR2B0V。
8-5如图所示为“N”形导线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运动,已知ab?cd=l,运动速度为v,感应电动势?ad? εi(ad)?Blv 。
8-6引起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洛仑兹力,其非静电性场强EK? v?B;;引起感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是 涡旋电场力力,涡旋电场是由 变化的磁场 激发的。
d b ωB R a b v O O v
B
B 1 2
题8-8图 a c 题8-5图 题8-6图 8-7 如图所示,长为l的一金属棒ab,水平放置在均匀磁场B中,金属棒可绕O点在水平面内以角速度ω旋转,o点离a端的距离为l/3.试求a,b两端的电势差,并指出哪端电势高。
ω解:建立如图的坐标系,在Ob棒上任一位置x处取一微a b v 元dx,该微元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 O x dx B 由于无限长载流直导线I在该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x d?i?(v?B)?dx?(vBsin900)cosπ?dx???xBdx
Ob棒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
题8-7图
?Ob????xBdx???B(l)2??4?Bl2182l301223
其中负号表示电动势方向由b指向O,故O端电势较高。
同理(取向左为x轴正向), Oa棒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
?Oa??(v?B)?dx????xBdx???B(?l)2??1?Bl218l30l301213
其中负号表示电动势方向由a指向O,故O端电势较高。
金属棒a,b两端的电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