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24: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刘志雄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9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71-01一、重视创设课堂导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因此,若能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讲授新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联系生活的例子,采用学生都喜爱的猜谜、讲故事、有趣的实验等形式引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并把这种欲望转移到新课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上“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课,这节课开始,我与同学复习了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引出新课:“能被3整除的数又有什么特征呢?”由于前面知识造成的定势思维,学生马上说出:末位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让学生举出能被3整除的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学生马上七嘴八舌举出:3、6、9、12、27、300、150、……学生发现刚才下的“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规律是错误的,产生了疑问,我再次激疑:其实,不但150能被3整除,105、501、510都能被3整除,你们相信吗?学生们迟疑了一下,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错,这时,我提醒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检验一下,学生通过计算,好奇的发现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想出这么多的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我说: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规律吧。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感知是认识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摆一摆、画一画、议一议等形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上“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时,让学生以四—六人组成一个小组,用摆小棒的方法寻找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我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数位表,一个实验记录表,并在展示台演示,向学生介绍了实验的方法,接着,我要求小组长分工,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一下子,课室热闹起来,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积极参与,有的学生负责摆,有的学生忙着记录,有的学生计算,二十分钟很快过去了,各组基本完成实验记录表的填写,我让各组派代表到展示台讲解展示他们的发现:有的小组发现“用3、6、9、12根小棒所摆的数,都能被3整除”,有的小组发现“是3的倍数的小棒根数所摆的数,就能被3整除”,我及时表扬同学们的发现,引导他们观察小棒的根数与所摆出的数有联系吗?这时,一个小组的代表高兴的展示他们的重大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加起来是3的倍数,这个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能被3整除。”。同组另一生补充:我们还对这个规律进行检验,27→2+7=9 120→1+2+0=3 ,和都能被3整除,27、120也能被3整除。学生的发现令我惊喜不已,学生太聪明了,真是不能小看学生的探索精神,在随后的练习中,同学们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判断能否被3整除,准确率非常高,并揭开了老师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那么多个能被3整除的数的秘密,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良好。

三、赞赏为主,因材施教,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习中存在现实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保持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一)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创设良好课堂气氛。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愉悦、平等的氛围中学习。

(二)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激励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根据问题的深浅,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成功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逐步养成多思,多问的习惯。对学习后进生给予及时热情地指导、帮助,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肯定、鼓励,逐步培养中下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