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9:13: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隧道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隧道所在地位于***。隧道附近有**县道和乡村道路通往,交通条件便利。采用连拱隧道,左线起讫ZK70+875~ZK71+035,长约160m;最大埋深40m;右线起讫YK70+850~YK71+025,长约175m;最大埋深40m。采用灯
光照明,自然通风,无横通道设置,属短隧道。隧道平面位于A-570缓和
曲线接RR-∞直线上,纵坡为0.6%/1200,K71+150,H-631.210。尺寸(长×高×宽)为11.3×2.6m ×2.0(m)。砼均采用C30、C40。 2、编制依据
1、《****************》文件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当地自然、地理特征、气象、水文、交通、通讯及资源情况 3、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低山地貌,海拔高程一般约为620-675米,拟建隧道穿越一座长约330m的山体,路线近似垂直穿越其山脊,地形整体起伏较大。隧道进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为37°,下方发育一狭长U型山谷;出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为33°,出洞口下方为冲沟,进出洞口植被茂密。
4、围岩级别划分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4.1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 1 -
本隧道围岩分级采用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结合地质调绘、岩土体试验、震探提供的围岩弹性纵波速等对围岩进行分级并综合评价。以BQ/[BQ]值为标准进行分级。
4.1.1 K70+850~K70+905段:该段Ⅴ级围岩,地层为强风化石英片岩,岩体极破碎,为极软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由于浅埋对围岩影响,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开挖时易发生冒顶。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
4.1.2 K70+905~K71+000段:该段Ⅳ级围岩,地层主要为中风化石英片岩,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为较硬岩,工程地质性质及围岩自稳能力一般,地下水出水状态为点滴状,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局部局部小坍塌。
4.1.3 K71+000~K71+035段:该段为Ⅴ级围岩,围岩为强风化石英片岩;岩体极破碎,结构面极发育,结合差,碎裂状结构;拱部及侧壁自稳性差,开挖时易发生中~小塌方;雨季地下水出水状态以点滴状为主。仰坡以强风化层为主,自然坡清表后采取喷锚挂网防护。
- 2 -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表
分段起止桩号 长度m K70+850~K70+905 K70+905~K71+000 K71+000~K71+035 55 饱和抗围岩名称 压强度RcMPa 强风化石英片岩 中风化石英片岩 强~中风化石英片岩 略 岩体完整系数Kv 略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BQ] <250 确定岩体纵波影响因素状态围岩速Vp(m/s) 或关系说明 级别 Ⅴ 801~874 4701~5107 点滴状出水岩体极破碎 点滴状出水岩体较破碎 点滴状出水岩体极破碎 95 64.5 0.1 309/309 Ⅳ 35 略 略 <250 Ⅴ 789~5107
4.2 隧道进口稳定性评价
隧道进洞口所在斜坡坡角为37°,坡向129°,岩层产状215°∠65°,坡向和岩层倾向呈横向坡关系,较有利于边坡稳定。洞口仰坡岩层多为强风化石英片岩。强风化层节理裂隙极发育,对边坡稳定性不利,易发生崩塌、掉块等现象。根据钻探、物探和地表地质调查,洞口自然山坡稳定,无崩塌和滑坡现象。
山露基岩节理裂隙极发育,主要发育两组节理:J1,32°∠35°,密度4条/m,延长1~2m;J2,300°∠76°,密度3条/m,延长1~3m;均为微张裂隙面。节理面J1、J2、层面交线与坡向均呈逆坡关系,有利于边坡稳定,但洞口边坡开挖处理不当时易产生局部崩塌。
进洞口地层主要为强风化岩层,洞口仰坡挖方量较小,埋深较小。 4.3 隧道出口稳定性评价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