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4:42: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川市黄坡大岸小学:李少梅

教学目标: 1、 2、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3.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的?作者主要介绍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老北京的春节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老北京的春节。 二、深入详写片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北京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结合书中的插图,自由读读除夕的片段。 (1) 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

②接着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 a、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师生互动一:姑娘(小伙子),现在正是除夕,你家里热闹吗?家里人都在忙些什么呢?

师生互动二:假如你是记者,请你为大家报道一下家家热闹过除夕的盛况,如何?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指导朗读。(融进自己的体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b、从味、色、声的角度来体会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停”,老舍以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描写的细腻。 C、再读课文,想想在这阖家团圆的夜晚,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哪些人?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动人的场面啊?你能体会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吗?他们为什么如此归心似箭?(口头表达训练)——读好“万不得已”句。

d、守岁的两重意义:一、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年轻人守岁则为了给父母延寿

三、与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又是怎样的光景呢?(“全城都在休息”) ①什么叫“光景”?自由朗读,结合你过春节的经历,体会正月初一

“全城都在休息”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回顾学法) ②学生自由读,想象品味。

③比较一下,初一与除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四、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什么呢?(元宵)

(1)自读自悟“正月十五”,联想迁移,读写结合。

(2)引读:元宵上市,老北京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从哪些词句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高潮?请你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

(3)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处处张灯结彩的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最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4)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与感受。

(5)小结:是啊,元宵,这个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是这样的红火而美丽,真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五、“一眨眼”正月十九到了,当同学们穿着新衣上学去,大人出门做事的时候,心里总会回想起什么?带着对春节的恋恋不舍的感觉读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⑴同学们,看来这篇文章已经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⑵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