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3:01: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乡县金牛小学校本级课题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

结 题 报 告

课题负责人:侯小静 课题组成员:黎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工作。怎样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就是在语文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2、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

1

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对人文性的理解是片面的,假如说我们在小学只能学些“小猫叫小狗跳”的东西,那么他们将如何去衔接古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呢?每个生命都是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陶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变得高雅,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多背诵一点古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还可以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对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

“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古诗文,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

3、研究的背景

令人欣慰的是古诗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课题的开展,

2

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增强民族自信心。

2、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

3、在语文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4、预期成果。

(1)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 (2)形成比较可行而且易于操作的改善方案,争取摸索出一套实用的小学段古诗文诵读教学方法,同时能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学习借鉴。

(3)撰写相关论文。 (4)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办法:

调查法:此方法使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对学生的古诗文占有情况进行摸底,并做好统计工作,并使用于研究的后期,对学生的古诗文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

文献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动态了解。

总结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经常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实验法:本题研究的实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法,我们采取重点实验,全面辐射的方法,不设对比班。

行动研究法: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富有情趣的,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活动,使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丰厚积累,增强底蕴。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

2013年10月——2013年11月: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013年11月——2014年8月:开始实施课题

1、制定好上半年的阅读计划,包括要补充哪些内容,预设目标。

3

2、每周两课时的阅读课专时专用。

3、每月每人设计好两课时的诵读详案,资源共享,实践后,修改方案,对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写好评析。

4、每月的26日上交当月诵读方案。

5、每学期课题组的老师设计一个与古诗文诵读有关的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

2014年8月——9月:课题总结。

1、完成课题报告,每人完成一个诵读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方案评价。

2、《中华古诗文诵读经验文集》;诵读活动案例(文集、音像资料等)。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组成员工作认真踏实,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年富力强、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为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前提。

我们提倡根据实际研究内容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胆假设、积极探索、小心求证,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得出研究结论。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诵读实践。我们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征及知识结构,选择适合各年级段诵读的经典古诗文。让学生利用非课堂的“边角料”的时间诵读。使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了解、熟悉、亲近中华经典古诗文,拉近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距离,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培养情操。

2、文献资料。我们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教学期刊,供课题组成员参考、学习。订购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示范课.活动课集景(全套)》等教学光盘,供课题组成员观摩学习。我们还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去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动态。经过广泛而长期的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

3、观摩研讨。课题组每个学期安排三节观摩研讨课。在观摩环节,大家认真听课、认真记录、认真思考。在研讨环节,大家畅所欲

4

言,总结观摩课中的得与失,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通过研讨,我们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研究方向逐渐明确,朝着最终的目标稳步前进。

4、积极反思。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在编辑《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读经选文,反思诵读材料的适合性。在探讨教法(学法)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通过网络、书籍了解“他山之石”,在我们的课堂上积极实践探索;另一方面,认真反思得失,认真总结,化“他山之石”为“我山之玉”。我们就这样“探索——反思——再探索——再反思”,将课题研究工作步步深入、推向前进。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诵读经典,营造诗意校园氛围

1、编辑了诵读读本《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为蓝本,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读经活动,摘录了适合当代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古诗文。内容主要选自广为传诵的古代诗词歌赋,《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先贤经典,共选辑128首(段)古诗文,形成诵读读本《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

2、确定了合理的诵读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上课铃和预备铃之间的三分钟时间里,学生在做好上课准备后,尚留有至少一至二分钟的空闲时间。另外,我校绝大部分同学中午都在学校周边个人食堂就餐,学生中午到校较早,空闲时间较多。我们合理地利用了这些时间,开展经典诵读。即:课前三分钟各班诵读指定的古诗文一首(段),每周更换一次。午间用五分钟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朗读各年级本周诵读内容。

3、营造了诗意校园氛围。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孩子们营造积极的诵读古诗文的氛围:

(1)以班级为单位“周有所诵”。利用每节课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时间,让各班的学生吟诵《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中指定的篇目,要求熟读成诵,多诵成背。每周一换,每学期诵读十余首(篇)古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