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优质公开课教案 (1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7:40: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过春节,本地过春节习俗和北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有些习俗很了解,所以会对文章内容感兴趣,因为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自然,所以没有难懂的词句。但是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和感悟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将会成为学习难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的方法读准轻声词、儿化词、多音字;通过讲授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杂拌儿、正月、万象更新、腊月、腊八”等词的意思。

2.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朗读感悟,联象拓展等方法体会北京春节的年味儿;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 4.感受春节这一中国传统的丰厚博大。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通过朗读感悟,联象拓展等方法体会北京春节的年味儿;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 五、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自己过春节相关的资料。 2.课件。 六、教学课时1 七、教学过程

(一)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 1.齐读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 这首童谣写了哪个传统节日?板书春节

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板书北京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作为一个老北京,老舍先生笔下会透出怎样的京味和年味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思考:北京的春节是?

2.学生自由读书,交流。

3.这篇课文的用词很有特色,谁来读读? 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通过读文中句子,了解“杂拌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4. 北京的春节是?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例如:热闹、祥和

5.质疑:老舍先生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再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 夕 正月初一 初 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