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路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网工程环评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2:49: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压势强,冷空气不断暴发南下,受极地冷气团的影响,冬季长达6个月,季平均气温零下11摄氏度。受西北风带高空低压槽的东移影响,寒潮天气频繁发生,并伴有降雪、大风天气。 4、水文 东胜区境内无常年性河流,较大的季节性河流有流入黄河的罕台川、哈什拉川,向南汇入乌兰木河的有铜匠川、三台基川、吉劳庆川、阿不亥川,有注入桃力庙海子的内流河扎日格沟、乌尔图河。平均年径流量6646.3万m3,年输沙量844万t。水面有桃力庙海子、候家海子等湖泊和小型水库,水面总面积12.09km2。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潜水较少,地下水位一般在地深10m左右。 5、工程地质 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地层走向东西两端向南或南西方向延伸,地层上部覆盖第四纪黄土层,局部含钙质结核;地耐力为18~20t/m2,基本符合城市用地建设需求。 6、地震烈度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0,地震烈度为7°。区内目前还没有发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水土流失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7、土壤、植被 评价区主要分布有黑垆土、黄绵土、风沙土、盐土和草甸土。东胜植被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沙生植被及草甸植被等隐域性植被为主体。植被由原生植被向沙生植被转化,显域性植被逐渐被隐域性植被所代替。评价区在植被分带上属于典型草原向荒漠化草原过渡带,野生植被具有明显的早生形态: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片肉质化,植被覆盖率在40%以上。 8、文物古迹与自然保护区 项目建设地点周围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区内尚未发现珍稀的群落类型和受国家及地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21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与人口 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东部,总面积2512.34km2,总人口248311人,辖泊尔江海子、罕台、塔拉壕3个镇,交通、公园、林荫、建设、富兴、天骄、诃额伦、巴音门克、哈巴格希9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蒙、汉、回、满、藏、壮、达斡尔、鄂温克等十几个民族。 全区的人口总数为24.83×1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14×104人,占总人口的69.03%,农业人口7.69×104人,占总人口数的30.97%。 2、国民经济 东胜区经济发展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实力雄厚,势头强劲,与首府呼和浩特、钢城包头构成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东胜区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构筑绒纺、煤炭、建材、林沙为主的工业体系,呈现出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整体推进、结构调整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2006年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全国县域排名,东胜区综合排名由2005年的56位上升到第25位,是自治区连续两年唯一入围全国县域百强的旗区。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增长34.2%;财政收入完成65.1亿元,增长29%,继续列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45元、6287元,增长24.5%和15.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8亿元,增长70.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00吨,万元GDP能耗下降5%。东胜区不断深化城市发展思路,确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理念,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有力体现,城市建设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实施“拉大、补欠、崛起”战略,东胜区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提高了对经济发展的集聚、辐射带动力,增强了对项目和资金的吸引力,城市化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化又促使第三产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改善,使东胜区就业、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东胜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87元,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17辆,移动电话255部,家用电脑43台。围绕“一市两区、三个组团”的全市整体城市规划来规划东胜区22

城市建设,2008年,东胜区投资7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重点要统筹新、旧城区协调发展,东胜区经济建设实现了从“城乡一体化”到“依托城市发展东胜”到“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3、工业经济 东胜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生态绿区、三产强区”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东胜区实际、独具东胜区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工业立区”是让园区经济坐正席,唱主角,充分依托城市和资源优势,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为突破口,建设了一批如富兴羊绒、鄂绒纺织、康巴什煤化工、万利建材、铜川沙棘、罕台机械制造等专题园区,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要求,促使园区经济走上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2006年,东胜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煤炭、纺织、电力燃气等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伊泰股份、神华万利煤矿、鄂尔多斯电力、鄂绒股份、蒙泰煤电、万正集团等重点企业增加值均超过亿元。工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已开始显现,发展后劲增强,为东胜区工业的持续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产业链条的延伸、资源深加工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农业经济 近几年来,东胜区农牧业工作按照上级部门及区委、政府要求,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以打造城市核心区建设为宗旨,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度转移农村人口,实现了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全区农牧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农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13876公顷。农作物总产量达到36737吨。农牧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初期的2368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6287元,增长了2.6倍。2007年共完成保护地建设1200亩,完成露地蔬菜种植12000亩,新增露地菜7000亩。全年家畜存栏总数20.7万头(只),家畜饲养量达到42万头(只);大小畜改良配种达到8.69万头(只)。全区共有天然草原面积30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88.6万亩,人工提供饲草料10839万公斤。按照“以草定畜、发展高效畜牧业”的思路,在控制养殖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几年来,全区23

累计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60个,羊配种站70个,良种改良比例达到92.3%,种公畜良种化程度达到99%,牲畜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牲畜总量和个体质量都有了极大提高,肉羊个体产肉量达到28公斤/只,白绒山羊个体产绒量达到500克/只。全区牲畜总头数207252头只。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切实加强牲畜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三化互动,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围绕市场需求,东胜区产业化经营有了突破性进展。东胜区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1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99790万元。重点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壮大,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达32家,占到加工企业总数的45.1%,销售收入达到386517万元。2007年,共转移农村人口3495人(任务2200人),其中整体搬迁农民190户527人,涉及2个镇的3个村4个社。 5、文教卫生 目前东胜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已达540多家,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印刷打字复印业、文物和艺术品业、摄影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文化产业项目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10家,百万元以上的有25家。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固定资产平均每年新增6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达20%以上,年营业收入达2.4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6、资源概况 东胜区物产丰富,素有煤海之称。鄂尔多斯地区的煤炭储量可达到1200亿吨,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7。而东胜煤田的储量就有727.52亿吨。境内储量约186亿吨,煤层厚,埋藏浅,宜于斜井或平洞开采。潮脑梁、塔拉壕、添漫梁、羊场壤等地均有分布,在本市的矿产资源中居首位,全境地下几乎都有煤炭埋藏。东胜煤田的煤属不粘结煤,分为精煤和普通民用煤两种。精煤,具有低硫(1﹪以下)低灰分(6﹪左右)、高发热量(5000~7000大卡/公斤)的优点。普通民用煤,俗称煨炭,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年产量约700多万吨。还有油页岩、天然气、软质耐火粘土、黄铁矿、石英砂等矿产。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自治区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鸿雁、大雁、石鸡、野鸡,另外还有狐狸、兔24

等。野生植物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有饲用植物188种,药用植物139种。东部地区的发菜、地耳、黄芩较多。 7、文物旅游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配套完善、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了东胜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步伐,先后开发建设了世珍园旅游区、九城宫旅游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工业园区、秦直道遗址公园和绿洲生态园。其中世珍园、九城宫旅游区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工业园区2005年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建成星级饭店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鄂尔多斯国宾馆)、四星级饭店1家(鄂尔多斯饭店)、三星级饭店4家(东胜大酒店、天骄大酒店、民生大酒店和富凯龙大酒店)、二星级饭店3家(金水源宾馆、金穗大酒店和金蓝港酒店)。现有旅游社26家,其中国际旅游社3家。“农家乐”旅游活动异彩纷呈,被评为农家乐旅游接待景区2家、接待户1家。通过几年的建设,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得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城镇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成为鄂尔多斯市城市旅游新景观。 环境质量状况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