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37: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图5 丝绸之路示意图

(1)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设置了 、 和 等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6分)

(2)古代的“葱岭”。相当于我国今天 市附近的 高原和 山。(4分)

(3)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4分)

(4)读图6,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6分)

(5)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它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亚欧大陆的新纽带。它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联系,也加强了我国同中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友好往来。据此请分析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14分)

40.(共34分)

(1)西域都护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2)喀什 帕米尔 喀喇昆仑 (3)隋唐 佛教

(4)从图示的资料可以看出,该地地处内陆,年降水量约50毫米,气候干旱,风沙埋没。

(5)①基础产业先行,有利于东西部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交流;②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③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的周边环境。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37.(34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

“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遂,……(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 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 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 6 -

材料三

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数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 控守要害。……边备大劫,故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围,田野 日辟,商赏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嘉峪关魏晋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

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 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

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 中的一个事例。

(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国华民族的象征。 37.答案要点:

(1)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 (2)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 经济发展。

(3)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边塞安定,互通贸易,长城南

北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4)中国守军在山海关、长城各口抗击日军(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37.(28分)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存权、发展权的追求,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回答: (1)战乱使庐舍为墟,生灵涂炭。《汉书》记载“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兆民大悦”。

结合“约法三章”的背景,谈谈你对该法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认识。(4分) 37.(1)约法三章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尊重,获得人民拥护。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之一。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四川、吉林、湖北、湖南、重庆卷)

12.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运河开凿于B

A、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隋朝

- 7 -

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回答16——17题。 16.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 A. 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 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 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 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17.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B A. 实行察举制度 B. 设置刺史 C. 取消封国

D. 创设御史大夫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老课程版) 1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A

A.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 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

C.秦的暴政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抵触 D.儒家的仁爱主张不利于秦始皇横征暴敛 1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B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五)春季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历史试卷 6.下列水渠。开凿时不以灌溉为目的的是 A

A. 灵渠 B. 白渠 C. 六辅渠 D. 郑国渠

7.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C

A. 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 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 打通“丝绸之路”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历史试卷

3.我国以煤为燃料冶铁始于 C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卷)

13.平定叛乱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途径。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A ( ) A.地方势力坐大,中央无法有效控制 B.民族矛盾的激化 C.皇帝与开国功臣的斗争 D.境外势力的煽动

(六)广西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广西卷)历史试卷

- 8 -

2、秦汉之际北方游民族中势力最强大的是A

A 匈奴 B 鲜卑 C 突厥 D 乌桓

(七)江苏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历史试卷 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B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