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基础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4:33: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4.2 采访前的准备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在到达采访现场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教学重、难点: 拟订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教学环节:先从理论知识,再让学生就最近学院发生的新闻事件拟订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并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一)拟订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二)访问条件的创造

第一节 拟订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和具体方案。包括深入了解将要采访的事情的内容、背景、来龙去脉、与受众的利益关系,采访的目的、要求、方式、步骤、时间、地点、对象,报道的时机、方式的设想,需要查阅什么背景资料和相关采访条件的准备,如车、住、采访工具安排、打电话事先约定等等。

一、采访计划

(一) 采访内容:采访大学生的生活中的新鲜事、现状与关注的问题(上节课已将全班31人分成10组,每组3-4人,组织讨论选题,每组列出10个选题)

(二) 采访目的:写哪种媒体的哪种报道体裁,如报社的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在何处发表)

(三) 采访对象:预先设想采访对象 (四) 采访方式:

1.介绍几种采访方法:显性采访、隐性采访、体验式采访 (1)显性采访

特点:行为的公开性; 主体的依赖性;对象的制约性;矛盾的凸现性

显性采访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类采访方法,这类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采访过程中记者的身份和采访目的都是公开的。显性采访是多数情况下使用的采访技巧,包括常见的个别访问、座谈会、观察法等等。

(2)隐性采访:记者向采访对象隐瞒自己的身份和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也称暗访。 隐性采访是一种危险系数较高的采访方式,对于揭露事件的真相来说尤为重要,适应于采访对象不配合、事件的现象和本质不相符合的情况。隐性采访因为有很高的危险,所以需要记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特别是组织原则和策划原则。

(3)体验式采访

体验式采访能够更好地表达记者的情感,深入发掘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体验式采访需要记者打消被访对象的顾虑,克服其心理障碍,从这个层面上讲,体验式采访也有一定的难度。

个别访谈。现场采访,看什么、听什么、问什么、记什么、想什么。报社记者是否三头六臂或有分身术,电话采访、网络采访、开座谈会、微服私访、偷拍。电话预约题目和相关资料准备,如

(五) 案头准备:

1.上网查看相关资料,

2.浏览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六)现场采访准备:

(1) 时间:(2)地点:(3) 工具:笔、笔记本、录音机、照相机。(4)吃、住、行。

二、调查纲目

(1) 组织者:林永谋 ①通过举办本次歌手大赛,有哪些意义? ②以后会不会作为学院一项常规活动每年都举办? ③对如何提高这种活动的水平有什么好的建议?

(2) 参与者:最高分选手①通过本次比赛,你有什么收获?②你认为自己为什么能获得最高分?③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学习歌曲演唱的经历。

(3) 观众①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②你觉得哪位选手唱得最好?③你认为评得公平合理吗?

(4) 主评委:①你对这次歌手赛的总体水平有什么评价?、②你觉得参赛歌手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是什么?③你认为学院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歌唱水平?

(5) 向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比赛中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第二节 访问条件的创造

一、为什么要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二、创造哪些良好的访问条件 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片刻 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

一是见了名人、干部、外宾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四、阿谀奉承 二是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 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1)强调采访意义 (2)神情语态专一 (3)排除外来干扰 (4)变换活动方式

第四讲:采访的第二阶段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现场采访中要做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现场采访中如何问、如何看、如何听、如何记、如何想。 教学环节:让预先约定准备好的学生上台讲,老师进行修正、补充。

教学内容:(一)提问技能的掌握(二)主持调查座谈(三)现场观察的注重(四)听觉功能的协调(五)当场笔录的强调

现场采访中要做的事情,是最关键的阶段。要带眼睛、带耳朵、带嘴巴、带笔和笔记本、带脑袋。

第一节 提问技能的掌握

提问是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一、提问的三种形式 1、正面提

对熟悉的人和见多识广的人,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转弯抹角兜圈子。

2、侧面探

对回忆不起往事的人,要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引导的方法有接近性启发引导、相似性启发引导和对比性启发引导。

3、反面激

对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不屑谈的人,记者可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

(1)激问

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乘势追问。

(2)错问

记者故意提出错误的问题,激发对方澄清事实的激情,说出一些本来不愿意说出来的事实。

二、提问的注意事项 1、提问宜简洁

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简洁的小问题。 2、提问宜具体

要善于把抽象、笼统的问题化成具体的问题。 3、提问宜间接

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灵活运用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提问。开放式问题更能使采访对象有发挥的余地,封闭式问题可使问题得到明确表态。

4、提问宜深刻

对于专家学者,提问要有深度,使对方在回答时能够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发掘出来。 5、提问宜自然

最好把一问一答式改为交谈式,这就要求记者能成为采访内容的行家,才能与采访对象交流探讨问题。

6、提问宜节制

提问要得体、贴切,要讲究分寸。

第二节 主持调查座谈

一、调查座谈会的效果 1、节省时间 2、互相启发 3、及时验证

二、主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 1、事先通知对方

把座谈的内容、目的、要求事先通知对方,使对方有备而来,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选择有代表性、了解情况、持不同意见、热心支持新闻采访活动的人参加。 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三到七人为宜以保证发言有积极性又场面能够控制。 4、不要轻易下结论

记者要善于让别人说而不是自己说。 5、做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第三节 现场观察的注重

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

一、为什么要强调现场观察

(一)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

(二)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 (三)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二、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