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2:26: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们在生产、研发、售后等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很强有力的规范,没有很严格的流程管理,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上还是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08年底,老总就要求由研发部推动,生产部共同参与,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09年初,在老总的组织下,销售经理、生产经理和我一同对我们现有的产品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让大家欢心且遗憾,欢心在于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成本削减空间(约占总生产成本10%),如能按照初步计划执行,能够控制下来的成本相当于09年利润指标的10%了;遗憾在于我们去年为什么没有投入精力去研究并推动成本控制?

现场分析发现,这些成本控制的任务大部分(81%)需要研发部来推动执行。研发部的同事们,郑重的拜托各位,对成本控制要严格把关,对于我们的成本控制计划要大力支持,我们的成本控制可能直接等于一个?00万的单子所带来的利润。

生产部提供了几十张的报表,为我们的成本分析提供了基本数据,整理这些数据非常辛苦,感谢生产部经理和各位同事。

这些数据的分析过程引发了我对2方面问题的思考。 1、为什么有10%的成本降低空间?

2、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成本如何分布,成本可控因素如何分布? 3、各阶段如何控制成本?特别是研发阶段如何保证进度又合理控制成本?

问题一、我们的产品为什么会有10%的成本降低空间?研发阶段是不是履行到成本控制的义务了?

AAAAAA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如上图所示,我们将可控成本因素进行归类,主要有:改进设计、更改设计方案、物料成本降低、改换部件。我们对A、B、C三个产品进行详细至元件级别的统计,得出的结论很是接近。

1、 改进设计可产生接近50%的成本控制比例。这在我们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上体现很明显。我和B产品的设计人员在周二对B产品的零件逐个分析,结论是可以通过修改设计将加工费降低到原来的80%。当然,这会产生很庞大的修改工作量。律工在周六提醒我,A产品的电源模块可以重新设计,这使控制系统成本降为原来的82%。

2、 更换设计方案是从根本上颠覆原来的实现方案。比如原来的D产品制造成本是2000,现在推翻重来的生产成本是1000。

3、 我们很多部件是需要外购的,并且这些部件在整个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更换新的部件会大幅度降低成本。标配电脑就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例子,原来5000元的笔记本,现在3500元就可以买到。

4、 物料成本降低主要指元器件、加工材料等降价。

改进设计导致的成本降低最为可观,并且这部分的成本相当大的比例是在第一版设计阶段就可以控制的,比如将某一零件有特别复杂的加工面改为简单加工面,可能直接降低50%的加工费。这部分需要在设计阶段就严格把关。

更改设计方案是不得已情况下才执行的。要用新的方案需要把原来的方案推倒重来,导致工作量繁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新方案需要时间进行可靠性、稳定性、可行性的论证。所以,我们在设计阶段对于方案的确定要慎之又慎。下面举两个例子:1、A部件。2、B控制器。

A部件原来的方案采用玻璃筒,并且对底座有众多功能要求,比如调整水平、调整高度,兼容摄像机等,导致几方面的问题:1、设计过于复杂,加工费昂贵,制造难度大。2、玻璃筒不方便运输,发货非常麻烦。 B控制器原来的方案有几方面的缺陷:1、使用过多未验证的功能模块。2、整体功能定位过于强大,设计过程很难把握。3、和原有的资源不相兼容。这些原因最后直接导致第一版B控制器设计失败.

一个项目的设计思路、原理图、功能框图确定下来后,产品的成败基本就确定下来了,产品60%的成本就确定下来了。所以,不合理的规划对产品开发绝对是灾难性的后果。

外购件在我们产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约在70%-85%之间,这个数字不知道大家事先有没有想到?统计之后我觉得惊讶。我们的产品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也在不断的降价报价,同样我们产品所配置的外购件也不断的有新替代品出现。比如我们一直用3000元的传感器,但市面上有没有1500元的同类产品出现?如果有,这个产品就下降了1500元的成本,我们在自己设计的机械部件、电控系统上抠的死去活来的也抠不下这么多的成本来。期望大家能做件事:每一个季度对自己所负责的产品进行外购件分析,确定有没有新的、更好的、更具性价比的方案出现。

问题二、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成本如何分布,可控成本因素如何分布?

我们可以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产品生产制造阶段、产品销售维护阶段。 (1)、产品设计开发阶段

AAAAAA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由于我们从事行业的特点,我们设计产品的时候不像民用、消费产品,产品目标成本控制采用逆推法实现,先根据市场定位给出一个可以接受的目标成本,再对这个成本进行分解、设计方案。我们设计过程是与之相反的:1、产品定义,规划我们这个产品的功能特色。2、制定方案,根据产品定义的功能制定实现方案。3、细化方案,进行具体的方案实现。4、统计物料成本、制造成本,编制生产文件。所以产品还没有开发出来前,我们一般很难准确估计产品的成本,且同样的功能要求,不同的设计师设计成本可能截然不同。 对于我们的产品类型,产品成本的85%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生产部门所产生的成本在于生产效率、生产流程、厂家选择、供应商选择、生产废品率等环节。

在问题一(为什么有10%的成本降低空间?)对可控成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除物料成本19%外,其他的81%都需要研发部来推动降低,这就反映一个问题,在产品生命周期越上游,成本决定意义越重大,成本控制越容易,功能和部件的变更越简单。同理,在产品开发4个阶段的越上游的工作流程对成本影响越严重。我们以C产品为例,通过数据来分析这个趋势。 第一阶段:产品定义。

下面摘录一段C产品的产品定义,开发过程以产品定义为指导。据此定义产品必须具备PC系统、超声等多种传感器传感器、尺寸大小等,这些部分要求直接决定了成本份额的60%。 (产品定义略)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具体选用什么型号的微型PC系统、采用什么电池、采用什么电源模块、采用什么无线链路(注意这里是决定采用什么型号,至于\要不要用\的问题在产品定义阶段已经定下来了),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差价。这个差价可能会导致25%的成本,比如采用400M主频的普通PC104整系统是2500元,采用VIA的微型PC整系统就是3800,不过不是价格最低就是最好的选择,需要对整体方案进行折中和性能匹配。 第三阶段:执行设计。

电路板用什么器件、机械零件怎么设计等等可以导致15%的成本。比如不用贴片钽电容,而用直插铝电解,可以降低这块电路板5%成本。

上述数据依据A、B、C产品成本报表分析得出。 (2)产品制造生产阶段

由于我的产品批量都不大,量产后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样机的制造成本相差不大。

电路板的制造成本看起来好像量产后会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其实这是误解。样机生产摊入了制版的开工费等一次性成本,批量生产的时候不用计算这部分的费用。注塑零件在计算生产成本的时候同样没有摊入模具费用。这些一次性的支出不出现在产品成本报表上,是隐形的成本。

产品在生产制造阶段成本降低主要来源于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成品率,降低报废和维修成本。

物料成本降低也是产品成本降低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

A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