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12:37: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张薇 卢晓莉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20期
摘要:道家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辟的管理智慧,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人为本”等管理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中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各项管理活动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道家 管理思想 企业管理
近些年来,西方传统管理理论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但这些理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有时甚至引起员工的逆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在道家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寻找提高管理绩效的有效办法。 一、道家管理思想阐述
(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管理思想以“道”为基础,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思想揭示了这样的管理理念:管理活动存在着规律,管理者应该重视运用规律,只有更多地掌握和运用规律,正确决策与领导,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不强求,不强干,万物就能够“自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老子认为,道(规律)这种东西,广大浑厚,表面看无所作为,实际上,它却左右着事物的发展趋势,是无所不为的。管理者若能遵循规律办事,则一切都将“无为”而治。因此,对“道”的把握是前提,只有真正领悟了“道”的内涵,才能理解什么是“无为而治”。 (二)“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提倡的不是不为,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什么应该为,什么不能为,也就是要“无为而无不为”,在有为的地方有为,在无为的地方应当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首先,“无为”是不妄为,要以“无为”的精神来争取达到“无不为”的效果。这里的“无为”并非排斥一切管理行为,只是说不要为得太多太滥,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还指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其次,“无为”是少为。《道德经》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这里,“无为”的意义,实际上并非完全无所作为,它只是要为得少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地为。一个管理者无论其能力多强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而且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管理者发挥道家“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把那些员工能做的事情,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横加干涉,管理者只是在旁起到辅助作用,这就叫做“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三)“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家的管理哲学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在烹煮小鱼的时候,不能常常去翻炒它,不然的话小鱼就会被煮烂。治理国家好比烹饪小鱼一样,切忌政令繁多,无事生事,如果朝令夕改,就会使百姓手足无措,应该精简政令,清净少事,不扰百姓,与民休息。所以道家认为,真正高水平的管理,应该是事少而功多,政令简约而且容易操作,政事不多而效果理想,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管理只要依据客观规律,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顺应规律促使其变化就足够了,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这才是老子“无为”管理思想的精髓。 (四)“上善若水”
《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本源。水的德行就最接近于“道”,“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这不仅是管理之道,也是为人处事之道。有学者认为,道学的管理,实质上就是“水式的管理”,也就是把水的特性化为智能,用在管理方面。
二、道家管理思想的启示 (一)顺应规律,不急功近利
在道家看来,管理的最高境界,就像四季轮回、白天黑夜交替一样自然,没有一点人为强加的因素,管理者所做的一切都应顺乎规律,顺道而行。老子认为,居上者应知悉自己的责任只是“辅万物自然”而已,要避免胡乱施政,不用强迫手段,做到“以顺待逆,以逸待劳,以卑待骄,以静待躁。”
许多企业制定了条目繁多的规章制度,让员工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有一双眼睛在监督着他的所作所为,在员工法定的休息日以各种原因要求员工加班工作。殊不知,刻意的加强监督、加大工作强度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反而让员工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工作,使得效率低下。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考虑的是如何让员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就曾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经常以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他的这一理念实际上就是遵循了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思想。 (二)以人为本,发挥员工的主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有些企业以生产为中心,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人的需要,过大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使得员工心理压力增大,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做出极端的行为。显然,过于急功近利的管理只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不会保持长久,甚至会影响企业形象,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中,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长,管理者可顺应自然本性对其加以引导,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合作、扬长避短,才能够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热爱,使企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美国学者汤姆·彼得斯和南希·奥斯丁在《森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一书中曾指出:“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关怀,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充分放权,发挥员工的创造性
在古代中国,人们从历朝历代国君的治国经验中,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也就是说高层管理者在只需在重大决策时有所作为,在具体工作时应无所作为,以防止掉入“事事欲有为,事事不可为”的陷阱。“无为而治”本质上就是取消来自上面的高压,催生自下而上的力量,告诉领导者要做到充分授权,让下属有充分发挥才干的机会与场合,并妥善地驾驭和保护人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非常“有为”,无论工作巨细都亲自动手,习惯于包办代替,终日陷入会议多、文件多、接待多、电话多的局面之中,以至于“无暇吃鱼”。固然,这样的管理者能力很强,也很有责任心,但是因为他总是被琐事缠身,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和处理大事,并不能把企业管好。事事亲力亲为不仅使管理者本人非常辛苦,他的下属还会觉得自己不被信任,并且由于被过多的干预而难以发挥创造力,甚至感到压抑,从而对工作失去积极性。这样的企业往往气氛沉闷,员工工作缺乏主动性,有潜力的人才也难以被发现和挖掘。厄威尔在《管理的要素》一书中就指出:“缺乏恰当授权的勇气和如何进行授权的知识,是组织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对于现代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只把握好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掌握方向,出主意,用人才,对具体事物不应插手过多。要充分地信任员工,调动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越俎代庖,只有领导“无为”了,才能换来员工的“有为”。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他以看似消极的“无为”谋积极的“无不为”。这一点揭示了管理的至高境界:最好的管理不是纪律森严,迫使人人敬畏遵从、毫不逾矩;最好的管理者也绝非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处处严厉苛责,管理之道在于谋求“万物自化,天下自正”的局面。因此,高明的管理是不见管理,高明的管理者也应当是不见其人。■
参考文献:
①杨长华,刘耀中. 从道家的“无为而治”看授权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