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课时作业对点精练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38: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对点精练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登梓州城[]

杜 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 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的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2.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渡瓜洲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该曲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偶。前三句鼎足而对,句式工切,势如贯珠,描绘了秋天的凄凉衰飒之景。 ②比喻。“锦衣”比喻绿色的荷叶,“锦衣收”生动描绘了荷叶凋残蜷缩的形态。 ③比拟。“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叶凋落、柳枝干枯的特点。 二、表现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 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融情于景。“水流”即“流水”,“水流歌断”隐含知音离别之意。②虚实结合。“楼下清歌”是实写,“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是虚写,抒发了怀人念远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③艑:船。 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迥、荒村、犬稀)。②富有层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暮霞、宾鸿是仰观,旗迥、荒村是远眺,闻犬稀是近听)。③视听结合(古戍、旗迥、荒村是视觉,犬稀是听觉)。④动静结合(宾鸿飞是动景,古戍、旗迥、荒村是静景)。⑤比喻(宾鸿自况自喻)。⑥白描。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注 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蒋山:即钟山。 下片画线句,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对此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情山鸟不须啼”一句,运用移情手法(或“融情于景”)对山鸟责以“不须啼”;在山鸟啼鸣中融入了浓重的主观情感,寄寓了作者对友人浓浓的惜别思念之情;以外物显情,余味无穷。“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一句,运用化用手法,比喻实至而名归,是对叶衡作出的最高评价和颂扬;此句蕴含着作者对抗金友人会像李将军一样建功立业的期许;使作品语言精练,而又增强了内容的丰富性,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结构技巧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许 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 ①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②江豚:《南越志》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尖跳跃,风辄起。”③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由点及面,由陈朝灭亡扩展到六朝兴衰。②由虚到实,由六朝的世事多变写到当今的江山不改。③以景结情,历代的英雄、豪华都已成过去,能留下来的只有那苍茫的群山。 四、精赏巧句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别韦司士 高 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沙岸、柳等,运用虚写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描写出韦司士的行程。由“沙为岸”到“柳向城”,环境由恶劣萧条到繁华舒适,暗示韦司士的境遇将有所改善。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 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