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年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7 7:22: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结合本案例,你认为对政治权利而言,权利制约与道德制约哪一个会更好?如何制约政治权利?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我觉得权利制约更好。

权利制约原则是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1 e& Q6 d2 M3 T- P+ j

1 腐败就是为了谋取私利,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某种限权关系的行为。而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不进行权力制约,很可能造成腐败。5 _; N! ]$ F r, X( M

2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从人性恶的角度分析了权力制约的必要性,他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常人既不能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也未免有热情,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而相互制约是防止人们恶性膨胀的根本途径,“人之间互相依仗而互相限制,谁都不得任性行事,这在实际上对个人都属有利。因此,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选举、限任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3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环节。就宪法的基本内容来说,不仅应该首先确认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的地位,而且对国家权力不同部分之间的制约机制也应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权力制约成为宪法对国家组织建构的核心要求之一。9 f: t2 f- A

4具体说来,权力制约的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首先,在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可以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其次,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一般都规定了有关监督方面的内容。 作业27 c3 D6 A+ a2 M }6 ?( L; `8 q 9 ?4 M( S3 R0 L6 y

个人讨论提纲:(30分)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来信息化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5 @( P9 H7 Z* Z\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1 B0 c+ B/ J U

信息化革命在打破并重级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社会急慢,企业的生存的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从当前来讲,先一步的企业常会成为赢家,而那些不能及时做出应对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分得残美美没实.+ f: ^ S# k!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容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联系实际的例子:

广州市近日规定官员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如专家所言,此举凸显了政府部门的开明和进步。但是,官员能不能接受,“配合”舆论监督并不十分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媒体能不能理直气壮地,坚定不移地对官员进行舆论监督。8 @. Z( q, ~% i# [+ f

, e1 ?'假如媒体能够大胆监督,就完全可以将官员的“不接受或不配合”如实曝光,这本身就是

一种舆论监督的手段和内容。

然而,现实中常见的情形是部分媒体对某单位,某官员的违纪违法或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一些证据,但记者采写的稿件,却迫于某种压力而不能发表,使得媒体的舆论监督前功尽弃,无疾而终。这样,从表面上看某官员并没有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按照规定,他不会受到责任追究。同时,媒体对他的舆论监督,却被另一些更强大的“不接受或不配合”的力量扼杀于无形,两相比较,可知舆论监督最迫切需要的不是官员的“接受”或“配合”,而是更加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_3 Q9 m2 ^2 y# g\

只有制度真正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支撑起强大的“保护伞”只有确保媒体采写的舆论监督稿件能够不畏强势公之于众,媒体才能享有充分的、完整的舆论监督权。也只有这样“官员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之类的规定才能具有实际意义。 - r小组讨论提纲:; ~9 `0 W9 _2 ]+ y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 G\ |

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8 D4 G8 p& a- a1 z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7 }9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

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利,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

% f0 E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 K& r0 t5 `, |% D- S 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

c政治学原理作业

3

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君主论》读书笔记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正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已经成为了资本主义最初萌芽之地,它的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但是意大利的政治体制依然还没有摆脱封建分裂的状态。整个意大利分成了米兰公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那波利王国、教皇辖地五个主要的国家和其他很多小的封建领地,这些国家为了扩张使用雇佣兵长期互相征伐,直到1454年缔结《洛迪》条约为止。

马基雅维利出生于1469年5月3日,正是难得的和平时期。马基雅维利就是在这样一个比较安宁的时期出生、长大,他的前半生正处在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后半生则面对着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的战争。《君主论》写在马基雅维利被罢官后赋闲在家的时期,而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帮助意大利(或者说佛罗伦萨)的君主能够组建强大的军队,赶走法国、西班牙以及教皇的势力,一统意大利。

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曾从事政治和外交工作,对教皇干涉各国政治的悲剧很有感受,而导致马基雅维利结束其政治生涯的是佛罗伦萨的覆灭。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出的,统治者建立新的秩序而没有自己的武装作为后盾就不免于覆灭,军队和法律作为立国的两大支柱,这些思想与马基雅维利的经历不是没有关系。

在《君主论》前11章中,马基雅维利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君主国的各种类型情况及君主国的统治和维持;而在12-14章中则更是突出强调了军队的重要性和使用雇佣兵和缓军的危险性,明确了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15章以后则讨论君主在统治中一些存在矛盾的问题。

在第3章 “混合君主国”中,写到:“对于习惯相同的地方,和它们很容易结合在一

起,征服这些地方的人如果想要保有它们,就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把它们的旧君血统灭绝;另一方面就是既不要改变它们的法律,也不要改变它们的税赋。”“如果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在语言、习惯和各种制度上同征服国不同,那么就会发生各种困难了。??而最好最有力的办法之一,也许是征服者亲自前往,驻节在那里。??因为如果一个人在当地的话,骚乱一露头他就能够察觉了,从而他就能迅速地加以消除。但是如果他不在眼前,那么,只有在大乱的时候他才能察觉,那时他已经不再能够消除骚乱了。除此之外,那个地方不受他的官吏的掠夺;臣民由于可以立即求助于君主而感到满意。因此,那些愿意做顺民的人势必更加爱戴君主,而那些别有怀抱的人则势必更加害怕他。??另一个很好的对策是,在那个国家的要害之地派遣殖民,否则就有必要在那里驻扎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二者必选其一。??驻屯军队的不中用的,而殖民却是有益的。??他(君主)就应当使自己成为那些较弱小的邻近国家的首领和保护者,并设法削弱它们中势力较大的,同时注意不让任何一个和自己一般强大的外国人利用任何事件插足那里。”

这段很详细地概述了如何保有已经征服的地方,对于与自己类似的国家,既要灭绝旧君复辟的希望,又要保有原来的制度,不要让人们又太大的改变的感觉;而不同的国家就要殖民,君主亲自坐镇,确保局势的稳定。

另外还有一些短句摘抄如下:“我们对一个人加以侵害,应当是我们无需害怕他们会报复的一种侵害。”(第3章)“他们考虑的不仅是现在的患难,还有未来的患难。??因为患难在预见的时候是容易除去的。”(第3章)“世界上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第13章)“一个强有力的果敢的君主,此时一方面要使他的臣民感到有希望,相信祸患不会长久下去;另一方面又要使他们对于敌人的残酷感到恐惧,同时把自己认为过于莽撞的人们巧妙地控制起来”(第10章)??

《君主论》篇幅虽然不大,但是篇篇都很经典,非常值得细细研读、品味。

$ v% Y$ C; \\: j2 Z+*没有 K(mei( 政治学原理作业4 - q/ H( z9 G7 W8 Q+ c. ]$ @% x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6分); K: ^ v. z, G- n9 w5 u0 J

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2.根据(权力制约)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国家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4.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e/ k, ]6 P0 p* K

5.(政治社团)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6.(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远均不能得分) {8 i3 V* k/ V1.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C)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宪政民主 D.人民民主: v3 T1 z$ b# m4 c# T 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的产物。 A.委员会 B.君主立宪 C.共和民主 D.议会民主

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4 R# m4 t1 Q3 R5 c

A.平等选举原则 B.直接选举原则 C.自由经济 D.自由贸易

4.“第三条路”,指着一种既非资本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3 @# @% h4 P6 B+ [5 J

A.新社会民主主义 B.保守主义 C.自由主义 D.后社会主义

5.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C)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k7 e; d( a6 q! f\

6.(B)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q, t' Y8 Z }4 C9 u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7.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要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 ?2 @/ A, n- C5 \\7 E! i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D)政党的典型。8 a) S% n* s5 W$ [\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5 J _8 O6 j% q. \\& c 9.民主的限度包括(ACD)3 l @/ f6 y/ L7 P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 I0 k: g! g, c

10.( A )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R5 X: o. D/ y5 p2 [# ? A.法律 B.利益 C.阶级 D.国家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计18分)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过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2、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 u$ J# e7 w# K9 i& f0 v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32分)7 x2 U/ I7 Q& V1 @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括如下内容:

6 P4 T一是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 r3二是妥协精神;% _;三是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m% y/ q, @; D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D\

( L3 ~3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E, d+ }/ W,(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b( s% e) ?* j' L) X |,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苛政、刑律治天下。. R) H) I5 z& f5 u) y1 z(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