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阶段性练习卷 苏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15: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阶段性练习卷

成绩

(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书写占2分)

一、阅读《窃读记》一文,完成1-6题。(19分)

窃读记(有删改)

①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②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③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1】tān lán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⑤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⑥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⑦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 ”

⑧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⑨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⑩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2】jiào huì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联系上下文,看拼音写词语。(2分) 【1】tān lán 【2】jiào huì 2.反复阅读咀嚼,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3分) 【请选择正确答案,并用2B铅笔在答案填图区填涂】 (1)“窃读记”中“窃”应理解为(▲) A偷盗 B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 C私自,暗中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语义转折 C声音延长 (3)第7自然段画“ ”处补充最合理的内容是(▲) A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啊 B大些,再大些呀 C老板不会发现我吧 答案填涂(1) A B C (2) A B C (3) A B C 3.认真读文,概括出文中写的4种窃读的方法。(2分) 4.写出第3自然段中一系列描写动作的字,你从中体会出什么?(3分) 跨、 5.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试着摘录一处并写出简要的体会。(3分)

6.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1】tān lán地读着。(2分)

表达方法 表达效果 (2)“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我”明明“脚站得有些麻木”为什么会觉得“轻松”?(2分)

(3)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2分)

二、阅读《书籍的演变》完成7-10题。(9分)

书籍的演变

①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甲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②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③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④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⑤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⑥ 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

⑦ 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印书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