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3:15: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1、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器。

(1)都是人为的各种实物的组合。

(2)组成机器的各种实物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可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2、机构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运动。 机器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能量。

3、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也是机器的制造单元,机器是由若干个不同的零件组装而成的。

各种机器经常用到的零件称为通用零件。 特定的机器中用到的零件称为专用零件。

4、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一般由若干个零件刚性联接而成,也可以是单一的零件。若从运动的角度来讲,可以认为机器是由若干个构件组装而成的。 根据功能的不同,一部完整的机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原动部分:机器的动力来源。 2.工作部分: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

3.传动部分:把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作机。

4.控制部分:使机器的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运动,完成给定的工作循环。

5、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力对物体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者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公理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者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1 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

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推论2 三力平衡汇交原理:作用在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依存、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公理中的两个力有着本质的区别。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将保持不变。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约束:能限制某些物体运动的其它物体。 约束反力(反力):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作用。 反力的作用点是约束与非自由体的接触点 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反力的大小总是未知的。在静力学中可以利用相关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 6、约束的基本类型 柔性约束 光滑面约束 光滑铰链约束 固定端约束

7、光滑铰链约束特点:两非自由体相互联接后,接触处的摩擦忽略不计,只能限制两非自由体的相对移动,而不能限制两非自由体的相对转动的约束,包括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和活动铰支座三种类型。

8、约束反力:通过铰链中心,大小、方向均未确定。一般用一对通过铰链中心,大小未知的正交分力来表示。但其中二力构件、活动铰支座的反力方向是可以确定的。

9、根据运动副的接触形式,运动副分为两类: 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 如转动副、移动副。

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 如齿轮副、凸轮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