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分析(4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58: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分析(4则)

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分析(4则)

198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文规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此后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都有同样精神的条款,可时至今日,体罚、甚至严重体罚学生的事件在一些中小学校仍时有发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小学体罚学生现象的屡禁不止?怎样才能有效地制止并最终消除这一不良现象呢?本文选取四则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探求这个现象内后的原因,希望能找到有效办法消除这一不良现象。

一、案例四则

案例一:某位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将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同学叫起来进行体罚,体罚的方式为拧学生上臂内侧最嫩的皮肤,并且十分有技巧,先将薄薄的一层皮揪起,再使劲向旁边旋转,直到拧青为止。

案例二:2000年5月22日星期一上午,陕西澄城县庄头乡柳池小学某班级上第三节数学课,班主任李某检查作业时发现,她星期五中午布置的56道数学应用题,班上有8名同学未完成,于是,这些同学被老师叫上讲台站成一排,让做完作业的18名同学上去,每人打这8名同学10个耳光,挨了180记耳光之后,这8名二年级的小学生都哭了,脸也被打得肿起来,8名被打同学中,有3名男生,5名女生,其中部分孩子因为疼痛和羞愧下午没有去上课。

案例三:2000年4月3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小学六一班的学生正在上早自习,一位任课老师来到班上检查学生作业,当他发现学生张某及另外两名学生没完成作业时,便将三名学生叫到黑板前罚站,好动的张某与坐在第二排的一名同学用粉笔头互相打闹,这位老师一怒之下便上前连扇张某几巴掌,张某被扇倒在地,当场口吐白沫,昏迷不醒,该老师认定其有意装死,火气更大,抓着头发将张某拎起又狠狠扇了他两个耳光,张某又一次栽倒在地,从此无法起来,晚上9时,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四:2003年4月12日,重庆市某学校学生丁婷(化名)因未按时到校,被其班主任汪宗惠用木板打了,还被当着某同学的面讲:“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谈话过程中,丁婷一直哭泣。当日上午第三节课是汪宗惠的语文课,整节课上丁婷都趴在桌上小声哭泣,并写下遗书,表达了对汪宗惠及家庭、社会的怨恨,但汪宗惠对丁婷在课堂上的表现没有过问,下课后,汪宗惠也未注意丁婷的去向。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

二、小学体罚现象的原因

1.教师缺乏法制意识,教育思想落后

以上四则案例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教师随意体罚学生,有些是轻度体罚,有一些是重度体罚,他们缺乏法律的意识,认为只要是为了文成教学目标,小惩大诫也是可以的。他们忽视学生的人权,更没有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

2.教师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小学阶段是孩子还是较为敏感地时期,他们开始有自尊心的概念,开始重视

1 / 3

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分析(4则)

自己的“面子”,在乎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印象,因此,一旦教师忽略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对孩子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罚,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更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更有甚者会导致孩子对生命的绝望。

案例二的教师都带有十分明显且强烈的主观故意性,案例四中这位教师的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十几个人打了180个耳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光是脸部感到疼痛的问题,更会使他们产生难堪与受到羞辱的感觉。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概念尚未形成,他们对自我的判断主要取决于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如父母、教师等)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同,遭到老师与班级同学的否定和羞辱,会极大地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案例四中的丁婷,由于不堪忍受班主任老师的体罚与言语重伤,选择了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这件事中受到伤害的不止丁婷一人,还有她的父母!亲人!她的同学与朋友,这件事情也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实施体罚的教师也因此而失去了平静的生活与安稳的工作。

3.教师没有树立良好的教师观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好关心学生的生活,其中也包括身体状况。树立良好正确教师观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反之,则会如案例三中的教师一样。

案例三中的教师本人并没有主观故意性,在动手时多处于情绪的极端状态,缺乏理智的判断,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由于一时失控而采取了过激行为,为对学生的伤害是突如其来的,并非事先就做好了体罚的打算,学生事先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这些行教师也只是凭借当时的心境与心态采取行动,随意性强,造成的后果性质极其恶劣,甚至使学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4.学生缺乏对体罚的理解 案例一中的老师,采取的轻度体罚,其目的是希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有所提高,都是带着对学生良好的教育期待而实施的。这是我在小学时所经历过的一位数学老师,她与其他老师所不同的是,具有十分高超的教学水平和对学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与威信,学生都很喜爱她,尊敬她。她每次掐学生的手臂必定是有原因的,如: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做错了不该错的题,这个体罚手段是被班级同学所认可和接受的,要接受体罚时,被罚学生都是很自觉地站起来,虽然被掐的当下脸胀的通红,看起来有些痛苦,但确实起到了教育的效果,被罚学生的成绩都会有较明显的提高。

三、消除小学体罚的有效策略 1. 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的观念也应当与时俱进,转变以往“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教育理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旺盛,注重考试成绩、习惯于体罚的教育模式己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杜绝体罚这利,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2.加强教师、学生法律意识

加强教育督导。教育督导部门要深入中小学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督促指导工作。同时要严肃纪律,真正做到违法必究,加大以法治校的力度,从而制止体罚

2 / 3

小学教师体罚学生案例分析(4则)

学生现象的发生。引导教师澄清认识,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区别“严”与“体罚”的不同。“严”是建立在爱和理解基础之上的,而“体罚”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对学生一定要“严”,但不能以“严”作为“体罚”的理由。二是处理好“管”和“放”的关系。放就是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想敢干,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真知。管也要以尊重为前提,循循善诱。三是处理好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

3.树立新的教育观

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对教育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新的教育观强调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教师要立足于未来,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接受能力与适应能力,使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是充分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当然,减少教师体罚现象不光要靠教师个人的努力,家庭与社会各界也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方的力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