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42: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工程 监理项目部工程

质 量 通 病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编制人: 审核人: 日 期:

*********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工程监理项目部工程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2 二、 监理编制依据……………………………… 3 三 、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 四 、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4

(一)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4

(二) 填充墙裂缝………………………………… 7 (三) 墙面抹灰裂缝……………………………… 8 (四) 外墙保温饰面层裂缝、渗漏……………… 9 (五) 外窗渗漏…………………………………… 11 (六)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 12 (七) 屋面渗漏…………………………………… 13 (八) 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 14 (九) 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 … 16 (十) 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 17 (十一) 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 17 (十二) 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 … 18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工程地点:*****路以东,****路以南 建筑规模:建筑面积㎡,建筑高度m。 主要建筑结构特点:

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15层,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主楼为钢筋混凝土阀基,裙楼为独立柱基,非承重墙采用耐火极限满足防火要求的轻质砌块墙。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本建筑按8度设防,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预计工程投资总额:3500万元。

建设工程计划工期:2011年7月 17 日 —2012年12月17日 共计520天。 工程质量要求:工程质量要求:合格 工程参建各方: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地矿工程勘察院 二、监理编制依据:

1、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办法》内容,开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工作。

2、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施工技术标准、设计图及设计文件。 3、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4、本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洽商以及有关的设计文件。

5、相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批文、规划红线、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 6、本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

7、《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房屋建筑部分)。 三、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开工准备阶段

1、协助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下达《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3、向建设单位提交《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二)、工程实施阶段

1、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严格工序交接验收,认真填写质量通病检查验收记录。 3、严格执行监理旁站制度,加强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做好质量通病防治专题记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三)、工程竣工阶段

1、审查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总结报告》。 2、认真填写《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评估报告》,并提交建设单位批准。 3、协助建设单位共同审查《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总结报告》、《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评估报告》。 四、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一)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 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3)。(4)?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5)? 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长度大于45m且无变形缝时,宜在中间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个月。

(6)? 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 (7)? 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8)?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9)? 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10) 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镫,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

(11)? 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12) 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13)? 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

(14)(15) 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