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7:5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8)(9)? 屋面太阳能、消防等设施、设备、管道安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坏防水层。

(10) 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做蓄水检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最浅处不少于30mm;坡屋面应做淋水检验,淋水时间不少于2小时。 (八) 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

通病表现形式: 等电位联结做法不正确或局部漏做,不能起到等电位保护作用。 治理主要措施:

(1)? 设计单位应明确住宅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所选用的标准图集。 (2) 楼板内钢筋网应与等电位联结线连通,墙体为混凝土墙时,墙内钢筋网宜与等电位联结线连通。

(3)? 下列部位应进行等电位联结:金属陶瓷浴盆及金属管道;淋浴供水用的金属管道;洗脸盆下与金属排水管道相连的金属有水弯;金属给排水立管。 (4) 散热器的支管为金属材料时,支管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散热器的支管为非金属材料时,散热器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5)? 洗脸盆金属支托架固定与混凝土墙内钢筋相连时,金属支托架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6)? 卫生间、浴室内无PE线,浴室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不得与浴室外的PE线相连;如浴室内有PE线,浴室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必须与该PE线相连。 (7)? 等电位联结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4mm2铜芯软导线,导线压接应采用接线端子并搪锡处理,压接螺丝应为热镀锌材料,弹簧垫圈、平垫圈应齐全,并压接牢固。

(8)? 等电位箱内端子板材质及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表面应进行搪锡处理。 (9) 卫生间等局部等电位联结施工完成后,应全数做导通测试并形成记录。

(九) 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 ,金属线管有毛刺。

通病表现形式: 电线导管出现扁折、断开、不通,金属线管断口处有毛刺导致无法穿线或穿线困难,造成导线绝缘层损坏,造成电气不通或跳闸。 治理主要措施:

(1)? 塑料管及配件的壁厚和外观质量应符合《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JG3050的要求。

(2)? 导管敷设后引出地面部位、转弯部位应及时采取防止导管扁、折、断开的措施,配管接口部位应增加防止断裂的加固措施。 (3)? 焊接钢管敷设前应对焊接钢管内壁进行防腐处理。

(4)? 金属导管煨弯使用的弯管器或模具应与导管管径及其弯曲半径相匹配,并应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

(5) 导管敷设后在管口端用拉动法检查铁丝引线应灵活,否则应整改或返工。 (6)? 金属导管禁止对口焊接,镀锌和壁厚小于2mm的钢管不得套管焊接。应根据不同的钢管、不同敷设方式,采用管接头连接、套管连接等。

(7)? 金属导管末端的管口及中间连接的管口均应打磨光滑,较大管径的管口应打喇叭口或磨光。

(8)? 配管施工完成检查验收合格后,应对管口采取可靠措施封堵。

(9)? 管内穿线应在抹灰完成后进行,穿线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线管内无积水或杂物。

(10)? 穿线时应在管口上套护口帽,防止导线划伤,杜绝先穿线后套护口的做法。配管内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内截面积的40%。 (十) 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通病表现形式: 配电箱安装高度不符要求,进线保护管管口位置不规范,箱、盘内配线压接不牢固;多股线随意剪芯线、搪锡处理差;回路标识不清;漏电开关动作不灵敏。 治理主要措施:

(1)(2)? 照明箱(盘)内,应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 线)汇流排,零地排截面应大于零、地线最大截面积,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

(3)? 电线(缆)保护管进入箱、盘时,应按对应的开关、设备位置布置管口的排列顺序。

(4)? 导线应连接紧密,压接牢固,不伤芯线,不得剪去线芯。同一端子上导线压接不多于 2 根,且导线截面积相同,防松垫圈等配件齐全。PE、N汇流排导线应按顺时针压接。

(5)? 开关回路标识应齐全,编号对应。

(6)? 配电箱内漏电开关应逐一进行测试,并形成记录。 (十一) 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

通病表现形式: 地漏标高控制不准确,地面坡度不符要求,排水不畅;地漏水封深度不足,有害气体外泄。 治理主要措施:

(1)? 施工图纸设计中应明确地漏型号及规格;洗衣机地漏须使用专用地漏或直通式地漏,直通式地漏的支管应增加返水弯,返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 (2)? 施工前应根据基准线标高及地漏所处位置并结合地面坡度要求确定地漏安装标高,保证地漏安装在地面最低处,地漏顶面应低于地面面层5mm,水封深度应不小于50mm.

(3)? 已安装完毕的地漏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堵塞。

(十二) 散热器安装不规范,散热器支管渗漏

通病表现形式: 散热器安装固定不牢,支管少支架,管件接口易发生漏水。 治理主要措施:

(1)? 散热设备、管材、管件应相匹配,并应按要求进行检验。 (2)? 散热器支架、托架安装构造正确,埋设牢固,位置准确。 (3)(4)? 隐蔽安装的采暖管道在墙、地面上应标明其位置和走向。

(5)? 散热器背面与装饰后的墙内表面安装距离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要求,如无要求时,应为30mm,距窗台不应小于50mm;距地面高度设计无要求时,挂装应为150~200mm, 卫生间散热器底部距地不应小于200mm, 散热器排气阀的排气孔应向外斜45°安装。

(6)? 散热器及配管水压试验应在逐户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试压,并形成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