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年春七下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例文评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59: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例文评析

我的家乡

“家乡”,是一个多么美丽、多么深情的词语呀!我从文字中读到的别人的家乡,山都是高峻的,水都是浩渺的,乡情总是质朴温暖的,乡俗总是神秘有趣的……

可我出生的地方呢,却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不远处堆着的几座荒山,老是一副木然的神情;山脚下倒是有一片湖水,也总是水波不兴,丝毫不见活泼的样子;没有引人入胜的乡俗,更没有曲折离奇的乡间故事。

它不过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一直都没有将它和“家乡”这个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直到那一天,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蒲松龄写的《山市》。从课本上领略完山市的奇妙之后,老师把我们领出教室,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小山说:“那就是奂山,蒲松龄描绘的神奇景象就出现在这座山上!”

啊!居然是它!很久很久以前,竟有一座直通霄汉的危楼在它上面突兀而起,几盏忽明忽暗的灯在它的上空如星点般黯然缥缈。然后这一切又突然消失得了无踪迹。原来这座其貌不扬的小山,竟也有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往事。

再看它时,便不觉得它木然了。枯木残枝,愈见它的沧桑;荒草迷离,更平添了它的神秘。散落在山顶草间的石兽残躯,仿佛正述说着它曾经奇特的历史。

从此,我开始细细打量自己的家乡,开始试着找寻它独有的魅力。

于是,山下的湖水渐渐变得生动了。

春天它平静地倒映着蓝天,倒映着白云,倒映着绿树,一副悠然的样子;夏天它活泼地荡漾起粼粼的波,翻动着轻轻的浪,显得有些调皮。到了秋天,水中那些安静不动的虾、自由自在的鱼都可以看得无比清晰;冬天来临,它早早地就结成了冰,再盖上厚厚的雪,白茫茫一望无际……

于是,那些曾让我觉得土里土气的乡俗也变得引人入胜了。

每年正月间村村都会擂响的商家大鼓,曾被我不屑一顾。现在再看,擂鼓者虽不像安塞腰鼓的舞者那样有着跳跃的脚步和飞扬的身姿,可上百个人就那么稳稳地站定了,高高挥起的鼓槌却也能敲出落地生根的坚定,敲出了安稳如山的气势!

于是,每一张脸庞都变得温情,每一个笑容都变得亲切。

于是,每一句方言都变得有情有韵,每一段经历都成了耐人寻味的故事。 我在想,倘若没有这么一座奇山,没有这么一篇名文,我还会不会把它认作我的家乡。我觉得,尽管会来得晚一下,但迟早都会相认。因为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它的血液,不管它有多么普通,都会成为我美好记忆的源泉!

[评析]

最难被发现的,常常是我们身边的风景。因为太熟悉,就会觉得太普通,于是就也察觉不到它的美好了。“我曾经是一个没有家乡的孩子。”开篇这个个性化的表达,正是源自小作者最真切的情感体验。这个真挚而独特的开头,很能吸引读者的眼睛。

当乡情被一篇课文点燃之后,“我”开始细细打量自己的家乡:山变得神秘,水变得活泼,乡俗变得有情有韵。那些描摹山水的文字,无一不显示出发现故乡之美的欣喜,无一不流露着对家乡的热爱。在用生动的文字充分展示了家乡的美好之后,最后一段直抒胸臆就显得自然而然、细腻感人了。

我的烦恼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作业做完了吗?我给你买的辅导资料都看过了吗?你看人家丽丽,天天学到十点多,你再看看你……”

“你说够了没有?学了那么久了,就休息一小会儿还不行吗?”我在心里嘀咕着,却没敢把这些话说出口。

“哐!”———我用力摔上房门,躲进了自己的房间里。

坐在书桌前,我欲哭无泪。语文、数学、英语……各科老师留的作业我都认真地完成了;周五晚上的外语班、周六上午的吉他班、周日上午的奥数班,她安排的那些事儿,我也都一一搞定了!我就玩一会儿又能怎样?!13岁生日的时候,她就说过,我自己的时间由我自己安排。可是现在呢,我马上就要14岁了,她怎么还像对待小孩子似的对我唠叨个不停……

“又在看电视!马上要月考了,你还想不想考好?整天就知道看、看、看,你就不能多做些题啊?开运动会的时候,已经让你疯了三天了,你还不知足!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别人家的孩子!又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是别人家的孩子中还有很多不如我的呢,你怎么不说呀?”我依旧只能在心里抱怨着,没敢把这些话说出口。“哐!”———我又一次用力摔上房门,一个人走到了大街上。我独自走在深秋的大街上,小草枯了,树叶也黄了,一片片落叶打着旋儿地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