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对比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0:54: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冲突仍然触目惊心, 因而全球化、人类一体化的预测要么是某些理论家粉饰现实的违心之论, 要么是善良知识分子的痴人说梦。

(5)、两种看法的渊源

两人采取的方法差异:汤林森主要采用的是解释学的方法。萨义德采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和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正是萨义德和汤林森的差异所在: 汤林森以解释学为理据, 更多地强调文化交往中的平等关系, 而萨义德受葛兰西和福柯理论的影响, 更多地关注文化交往中帝国主义霸权的隐秘运作方式。

两人的本体论差异: 回答“谁在说话?”的问题时两人的立场不同。葛兰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东方人,汤林森是发达国家代言人;二者分属不同的知识分子类型。

三、支持文化帝国主义存在的辩护

1、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践之一——好莱坞影像中的“东方主义”思维

何谓“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对之作过明确界定:东方主义“不是表达了对一个与自己显然不同的(或新异的、替代性的) 世界进行理解——在某些情况下是控制、操纵甚至吞并——的愿望或意图” 。它“与帝国主义强力有着特殊的历史关联”。萨义德指出“: 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关于‘东方’与‘西方’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区分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凡是以东方与西方这一基本二分法作为起点的对东方、东方人、东方习俗、东方“心性”、东方命运等等进行本质主义陈述的写作都属于东方主义。

西方电影关于功夫、伦理、侠客、中医、玄学、暴力美学等正是“东方主义”的典型表现。

好莱坞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3).全球化语境下好莱坞电影的“东方主义”新动向

西方国家以美国文化产业为首,通过商业文化输出,把西方的价值观、世界观推销到世界各个角落,逐渐形成文化霸权。

在“全球化”时代,“东方主义”的政治功能丝毫没有减弱。自从穆斯林世界被贴上美国头号敌人的标签之后,“阿拉伯”就与“恐怖主义”联系到了一起。

华人好莱坞电影的“自我东方化”的色彩。“自我东方化”即东方人以西方人论述东方的逻辑为参照和出发点,固化和本质化“东方主义”的行为和话语表达。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华人电影可以说明这种趋势。“自我东方化”已经成为东方导演把影片推向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 “沉默的他者”不再沉默,转向迎合而不是挑战或推翻西方人固有的想法。

(2)典型的东方人

将东方典型化有两个用处:一是方便西方对东方的把握;二是这种典型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那就是对东方的敌意。负面的东方形象传达了西方对东方的看法与态度。固定秩序“白人男性-白人女性-黑人男性-黑人女性”强调缺失,强调秩序,这些都是将东方人典型化的惯用手段。西方需要这些典型来强调他们的中心位置,将东方边缘化,并且使他们将东方的一切活动合理化。

3、新时代的东方主义

《明日帝国》

促使电影对东方形象作出修正的原因,第一,在欧美社会中面临着数量越来越大的非白人移民,他们的反对声音不容忽视。其次就是票房表现。电影中负面的东方形象令日渐清醒的东方观众反感,电影制作者在考虑利润的前提下,不得不推出貌似正面的他者形象,更标榜在他者形象上前所未有的真实塑造。

007电影一向以其敏感的时代触觉见称。在《明日帝国》中,它带出了潮流元素:媒体的力量。同时,在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崛起,因为在电影中,在中国成立办事处是媒体大亨卡佛的目标。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两股力量的交织:一是要维护东西方的差距,二是对中国发展的担心。进一步考量,由于中国的庞大票房,电影不得不对林慧这个角色有一番斟酌。观众看到的林慧,正是一个折衷的东方人物形象。

“所有的对于东方社会,语言,文学,历史,社会学等等的看法我都称之为显性东方主义。任何关于东方的知识的改变都仅限于显性东方主义的改变,隐性东方主义是不变的,稳

定的,永恒的”。

四、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存在的辩护

1、不开放不足以成文化——关于全球化中媒体保护与媒体开放政策

(1)限制性保护与扶植性保护

限制性保护:对文化产品的引入和展示进行控制;通过限制进口对国内产业进行鼓励和扶持的策略;关税和限额是限制性保护的常见形式;

扶植性保护:意在推动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同国外竞争的实力。通过资助和补贴推动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

(2)媒体保护主义的根源

媒体保护主义以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为前提,来自对外国文化的影响和本国文化完整性受损的恐惧;保护性政策常常与决策者的既得利益有关,政府精英除了实践他们自己的信念之外,也必须归纳国家内部不同群体的利益,甚至充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