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6:09: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就会生病。开宝二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太祖曾经召王审琦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具。开宝六年,与高怀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为他取消朝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①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贯休:晚唐诗僧、画家,字德隐,号禅月大师。这首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②鸂鶒(xī chì):水鸟名。俗称紫鸳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繁茂,鸂鶒戏水,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描绘了秀丽恬静的田园风光。
B. “蚕娘洗茧前溪渌”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丰收的喜悦。
C. 尾联“留我宿又宿”和“笑指”,从语言、动作、情态、声音、笑貌等方面形象刻画了山翁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特点。
D. 晚春本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作者虽不着墨于此,但从“西坡瓜豆熟”这一幅丰收在望的图景中又可看出农忙,可谓意在言外。
15.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通过蒲草森森、水鸟嬉戏,勾勒出了一幅景色秀美、祥和安宁的山村晚春图;②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流连忘返。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②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无中生有,结合诗歌只是描写了农家生活的场景。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提要求简要分析本诗表现的作者情感。分析诗歌,领悟表达情感即可,诗中写的景物,池塘里,蒲草森森,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农人们和睦相处,描绘了一幅景色秀美、生活宁静的山村晚春图景;以此借景抒情,结合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表现作者对宁静秀美、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并且作者在此流连忘返。整理归纳以上就可以得出答案。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2)屈原在《离骚》里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违背准则,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开篇交待了出游的时间、地点,接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秋江的爽朗和澄静,也传达出此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答案】 (1). 桑之落矣 (2). 其黄而陨 (3). 背绳墨以追曲兮 (4). 竞周容以为度 (5). 清风徐来 (6). 水波不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矣、陨、曲、竞、周
容、度。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体现在“义”“利”之辩中。管子是中国古代 的政治思想家,对人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管子认为,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一个社会政治安定和道德进步的前提和基础,而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就要讲究礼节规范,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另外,管子认为人性就是 的,人们追逐物质利益也是 的,这是人的天性使然。管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孟子讲仁义,坚持人性的本质是善的。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被视为孟子的“四端说”,这是其性善论的直接理论依据。从“人性本善”的观点看,孟子显然是追求精神第一,而不是物质取向第一。在他看来,在人的发展中,仁义是 ,物质财富本身不能成为人的活动的动因。
可见,管子强调功利主义和人的利益原则,从物质取向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而孟子则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强调人的道义原则,从精神需求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发展问题。两者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深谋远虑 见利忘义 无可厚非 中流砥柱 B. 出类拔萃 见利忘义 天经地义 中流砥柱 C. 深谋远虑 趋利避害 无可厚非 大本大宗 D. 出类拔萃 趋利避害 天经地义 大本大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同于管子的人性理论,孟子则否定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性。 B. 与管子的人性理论不同,孟子则否定人性是追求物质利益的。 C. 孟子则否定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性,不同于管子的人性理论。 D. 孟子则否定人性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与管子的人性理论不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管子是在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发现并探讨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并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B. 管子是在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C. 管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发现并探讨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因而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D. 管子是从寻求人们经济活动的根源中探讨并发现了人性及人的发展问题的,并认为这是一切“治乱”的根源。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出类拔萃”,意思是超出同类之上。“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结合“对人的发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分析,选用“出类拔萃”。“趋利避害”,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见利忘义”,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结合语句内容分析,选用“趋利避害”。“天经地义”,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结合“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分析,选用“天经地义”。“大本大宗”,指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中流砥柱”,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结合“仁义是”“物质财富本身不能成为人的活动的动因”分析,选用“大本大宗”。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管子在前,孟子在后,排除C项、D项;孟子否定的是人性“追求物质利益”的特征,而不是否定人性本身,排除A项、C项。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从……中”可搭配“发现”,但不可搭配“探讨”,排除C项、D项;“发现并探讨”符合逻辑顺序,排除B项、D项;“因而”不当,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C项。故选A。
20.李明要参加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以下是他准备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