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8 20:28: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确实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捷。网络让我们真正搭乘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使我们可以更快速的掌握信息,跨越时空的把握全球动态,新闻、时事、邮件、聊天、游戏、会议,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甚至也成为了一部分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生活。网络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从网络的信息传播中获益,在这个先掌握有用信息,就领先别人一步的时代,没有掌握网络传播的技能,就已经宣布这个这个人的失败。但就像一枚硬币拥有两面一样,网络传播在给我们无限的方便的同时,也正在给一些人悄悄的灌下了慢性毒药。这种侵害在网络法规制度、道德还不成熟的我国影响尤为巨大,而对上网人数比例大,接触网络时间相对时间长,而心智又不太成熟、血气方刚、甚至可以说有些“愤青”思想的大学生身上,这些负面影响就更为明显。

我们看到网络的优势,同时又不能忽视网络传播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只有真正看清这些问题,通过法律、道德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是网络的全部正面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才能使广大大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获取有价值信息,取得信息时代的先机。

网络给大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广泛的。使用GOOGLE搜索引擎,以“网络传播 大学生”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第一页的头几项分别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广告骗钱财一大学生被拘役;浙江一大学生创办色情网站被判刑四年并罚款两万;大学生网上贩黄一审被判1年母亲当庭落泪;成都一大学生网上传播“黄毒” 被抓时不知违法。可见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范围广泛并且种类多样的。

分析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最普遍的形式是:不良思想的传入。众所周知,互联网的信条是:“所连接的计算机网络不受任何的限制,所有的信息存取应该是自由的,网络不受任何权力机关的管制。”概括一些为两个字:自由。这是表明了在高度自由的网络上,传播信息是相对简单,而真实性大打折扣的。不仅如此,由于缺乏网络完善管理,立法没有到位,而网络自律的发展可以说已没有与网络发展同步,加之我国传统媒体相对工具化的传播模式,一些不良信息侵占了这块新兴的信息传播地。正是在这种“自由”的信条指引下,互联网中充斥了良莠不齐的信息。国外的学者称互联网为“信息垃圾箱”。这表明一些不可能出现在电视,广播等限制严格的媒体中的色情、暴力、反动等内容冲斥在网络这块“自由地”。使大学生可以容易的通过使用电脑和网络获取这些信息,而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大二的时候,我曾就网络、计算机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影响进行过调查活动。那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很好的印证一些问题。调查于2004年11月17日到2004年12月8日展开,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校本科学生进行了不记名的调查问卷及部分口头交流询问。调查第12题“是否有意或无意浏览过不健康的材料或网页”中,只有17%的人从来没有在网络上接触过色情、暴力、反动等内容的垃圾信息,其他83%无论是有意或无意都不同程度的接触了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其中有31.5%是主动去接受、搜集这些信息,可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已经遭到了较严重的影响。在不良思想中,色情信息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中国人传统的内敛、保守性格,使大学生从传统媒体与教育中很难获得关于性方面的知识,而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应该说是有这方面知识的需求的,。而目前最普遍的了解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上传播的这种色情信息,是通过一种非正常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往往这里面会存在严重的传播偏向和信息走形。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性教育正常途径不多,大学生渴求知识,却缺乏引导。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种羞于性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缺乏自制能力。

大学生处于性生理已经基本成熟,而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在传统思想和缺乏正规教育的背景下,产生较明显的性压抑和性焦虑问题。相反,大学生通过电脑和网络可以较轻易的获得这些信息,但是往往

是不健康的。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大学生同居、婚前性行为、一夜情、甚至强奸等均和色情垃圾信息的传播与“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暴力信息的传播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他杀、非致死性攻击成为导致大学生早死、伤残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暴力事件伤害的不仅仅是其个人,并给家庭、朋友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平均每天有565个青少年因暴力死亡。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校园枪击、伤害事件均是由与网络上的暴力信息或暴力电子游戏的刺激而引发的。由此可见,暴力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暴力信息带来的是感官的刺激,是一种“享受”。但是在这种所谓的“视觉享受”后面,大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潜意识中,大学生已经对暴力产生了泰然处之的感觉,这将影响他们将来的行为。在处理一些事件时,会喜欢采取暴力手段,轻视某种暴力手段的后果。而反动的政治言论也是不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不光是大学生,人类的心理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压制去做的事情,就越能产生其好奇心理,越想去探究。我国的传统媒体格式化的传播形式,早已被当代大学生群体批得体无完肤,而大学生希望看到一些看不到的东西,甚至是反动的、错误的。他们希望了解一些所谓的“真相”,希望获取一些“超前意识”,希望看“九评”。但是这正是互联网极度自由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说大学生有时在网络上亵渎了政治、八卦了政治,这是对稳定统一不利的,而且反动言论的传播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色情和暴力信息传播的。这威胁到了上层建筑的稳定,在宏观上造成伤害,并且他为国家将来的建设经营灌输了另一种声音,不由地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可怕的词汇“和平演变”。我想,“YTHT”的关站正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略带色情信息的贴图板和SEX版都不足以触动上级的神经,而几片有关中宣部的评论让中国大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BBS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

除去不良思想的传播影响之外,还是有其他一些负面影响的。由于计算机属于智能性较高的产品,具备一些人性化及互动化的功能,有时可以起到与人交流沟通的作用。这种功能是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全新生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性。由于计算机此方面功能的强大,会使得一些较内向或依赖性较强的人过分与电脑“亲近”,产生性格、甚至人格的变化、扭曲。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封闭而又开放的空间。

所谓封闭是网络的禁锢性和独立性,它将使用者独立于人群之外,使用者被置于一个新的交流空间。虽然计算机为其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是这种交流并没有深厚的情感基础,缺乏真实的表情语言,交流的方式显得冷冰冰。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离,信息的海洋中出现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人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冷漠、自闭、难以沟通,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这与真实社会的开放性是背道而驰的。

所谓开放是网络带给使用者一个无限延伸的虚拟世界,打破了时空概念。这种开放有时候混淆了现实与虚幻的世界。让人在虚虚实实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无法辨清方向。与完美的虚幻世界相比,网络使用者往往会产生较多的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产生厌世的想法,甚至要去“改变”现实世界,造成了一些荒唐而可怕的后果。

这个封闭而又开放的空间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它也成为了一些人的乌托邦,造成了许多心理问题,并真实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人们变得冷漠、孤傲、盲从、焦虑、烦恼、颓废,现实

世界让他们厌烦。据报道,许多因沉迷网络而产生自闭的人,有部分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中国已经成为自杀高发区,17.5—28.2/每10万人,在这其中,我们不能忽视这种新生且非常猖狂的自杀诱因,而大学生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自杀和他杀问题已经逐渐被社会所关注,网络传播的不利影响在这里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甚至网络上开始宣传某些所谓的“深灰色人生”,某些网站讲解如何杀人、如何制造炸药,有些网络号召集体自杀。

可以说,网络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了大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理,大学生最为精英阶层,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社会的心理健康依赖于组成部分人的心理健康,从而保证了社会的伦理道德。这期间人(特别是影响力强的阶层,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影响这社会的伦理道德。网络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把人置于“屏风之后”,“掩面交流”方式暴露了更多的心理道德问题和引起了更多的心理道德变化。病毒、密码偷窃、非法交易,已经使人们丧失了安全感。往往造成这些网络犯罪的,需要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和相对不成熟的心理,这是大学生群体的突出特点。网络为其提供了一个培养邪恶心理的温床,在缺乏约束的世界里,心理被逐渐扭曲。诚信原则很难从网络中找到,诚实和信用作为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已经成为网络的稀有物品。信息失真、信誉危机、个人隐私的缺乏保护与泄露、抄袭和严重侵犯知识产权,在缺乏管理的虚拟社会中爆发。而这种诚信的缺失大致可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数据信息的传播复制提供便利,造成版权保护的困难,另一方面网络立法缓慢,没有更适合网络环境的国家限制规定,或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浩瀚的信息网络海洋中,诚信缺失严重。

我想,不良思想的传播(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孤岛、性格孤僻、冷漠化、厌世(甚至自杀)、难以区别现实与虚幻、心理扭曲、诚信缺失、版权问题是网络传播带来的直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可逃避或者视而不见。

以上阐述了网络传播的负面内容或影响给大学生造成的一些障碍。现在却又出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些原本网络的优势给大学生的影响都是这面的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不能否认网络快捷性、开放性带来信息传播的新革命,也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提供了更大的机会。但是也正是这种便捷性、文献等信息的易获得性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多集中于学术方面。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是消极的,网络载体便捷、准确、革命性的信息检索与存储方式,使大学生可以轻易的获得相关资料,而各大期刊网、数据库内也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做学术,参考权威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网络将这种过程简单化,使资源随手可得,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便捷背后的破坏力。大学生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愈发的严重,从学期论文到毕业设计,很多论文都是在ctrl+c 和ctrl+v的帮助下完成的,网络资源的丰富下也是剽窃变得更隐蔽、更高级,从“天下文章一大抄”转向了“天下文章一大拼”,这是多么悲哀的“进步”。除去这种严重的学术欺诈行为,近年来大学生的学生创新能力是有所下降的,很多论文确实没有“抄袭”,但是“继承”的太多,自我的思想在学习别人文章的同时丧失了,便捷的网络,确实帮助了我们更好的进行学业。但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心智,和人类所谓的仅有的一点点理性,在一些物质、金钱或是个人发展的诱惑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所以说网络传播的直接负面影响不仅来源于那些本质上就存在问题的信息,网络本书固有的优势有时也被大学生错误的利用了。

另外网络信息传播还造成了一些边缘、间接的负面影响,我们也是应该注意的,这些影响多集中于人类身体健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