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问题原因分析(时代光华试题及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1:10: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精益化控制系统中“制造”的位置; ● 解决企业生产现场经营中的问题; ● 有效分析现场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 熟知影响现场管理的六大因素。

生产现场问题原因分析

一、生产现场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与困惑

1.传统的“制造”环节在生产经营中的位置

随着买方在市场中主体地位的增强,企业运营在生产环节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传统经营中,生产环节始于企业收到市场订单,随之与产能进行对接,经过产销协调后,进入生产制造环节,接着进行采购、配置设备与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然后按部就班地生产产品,最后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如此完成一个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经营生产制造流程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种、批量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对于外部变化的应对会更加复杂,生产环节的难度将大大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与研发;一

是市场经营,需要解决用什么样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问题。它们犹如哑铃的两端,而哑铃的中间部分便是生产、制造的环节。

要点提示

传统营销生产环节难度提升的主要表现: ① 技术与研发; ② 市场经营。

2.精益化控制系统中“制造”的位置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现场管理者首先应当进行思想上的转变。在精益化控制系统中,管理者要形成“以终为始”的思想。现在很多人将制造业称为服务业,因为其目的是服务消费者,满足市场需求。既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万端,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就要通过技术研发,不断跟进、满足消费者。

具体而言,企业要以满足订单的点为始,进行倒推。例如,企业须在某月某日满足消费者的订单,这是交期要求;然后倒推一段时间,需要在某月某日将产成品入库,而入库前要完成产品质量的检验,再往后推,是组装分装环节,直至最初环节,需要零配件商提供的原物料能够满足生产环节的需求,这样的倒推手法给企业带来了挑战。此时,原物料、半成品等中间环节的积淀会很少,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它们都在流动,企业必须在必要的时间拿到必要的原料,生产出必要的产品,满足下一道环节的需求,此即“以终为始”。

由此可见,精益化控制每道工序都向前一道工序提出需求,发出指令,所有物流、市场需求信息决定产品的生产。企业要以销定产,与信息同步,形成精益化、拉动式的控制系统,未来的制造业要采用这样的运作方式。

3.影响现场管理的六大因素

管理生产要素是现场管理者的责任,具体来说,影响现场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品质指标、成本指标、交期指标、效能指标、安全指标、士气指标。

品质指标

品质指标包括产品的正品率、不良率、一次入库合格率等。 成本指标

成本指标对生产环节非常重要,涉及生产环节的方方面面,如用工成本,煤、水、电气成本,原物料消耗成本等,主要通过成本降低率体现。

交期指标

交期指标即订单的达成率、计划准期率。 效能指标

过去,制造部门注重追求效率,求快求多,有库存原料就尽快生产为产品。然而,做得快不一定好,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有价值。因此,企业应当更注重效能,也就是生产效率加上达成目标的能力,既非单纯的效率,也非生产个别产品的效率,而是整体的效能。

安全指标

设定安全指标源于人们的自身保障意识,通过安全事故频次体现。在生产现场,管理者不能等事故发生后才考虑解决,而要在之前下更多工夫,消灭不安全隐患,使现场处于本质化的安全状态。

具体而言,安全指标就是在环境、设备、方法、人等方面都不能出现不安全的状况。 士气指标

士气指标体现为员工对完成企业目标的参与率与满意度。

有的企业通过命令、高压的手法提高员工士气,而优秀的现场管理者善于营造平和、轻松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在发自内心愿意、追求企业目标的情况下,把工作做好。压力并非由领导向员工强调完不成目标的后果,而应该促使员工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目标给予的压力。因此,现场主管要运用目标化的管理方式,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士气。

4.生产现场问题的困扰

现场管理者通过对现场管理六大指标的控制,解决生产现场问题的困扰。在生产现场,现场主管如同救火队长,面临诸多变数,需要理顺思路。

总体来说,生产现场问题的困扰主要包括:

第一,由于现场问题不稳定,为了不产生客户投诉,现场主管只能尽力把好产品品质的最后一关,但这远远不够,如何减少生产制作过程中的不良依然是困扰;

第二,控制生产成本说起来容易,但落实到车间、班组时,如何把它控制为一个实数实非易事;

第三,面对客户严苛的交货期要求,生产现场经常遭遇插单、急单或订单变更,要想办法之理顺;

第四,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必须进行产品、设备、工艺流程、标准作业流程等诸多方面的更新换代,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企业应该如何迅速掌握这些信息是一个难题;

第五,在订单爆满的情况下,要想办法确保员工的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第六,面对专业人员和生产骨干流失、人手不齐等问题,要有效管理员工、重振他们的士气。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生产现场要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场主管亟待解决的困惑。

二、生产现场问题深入分析

生产现场问题的深入分析主要包括工作现场、员工心态、员工绩效未达标和企业潜规则四个方面。

1.工作现场的散乱分析

工作现场的问题与乱象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因不必要的库存而产生的库存费用

库存在精益化生产中被称为“万恶之源”,高库存量往往掩盖很多问题,例如:生产节奏不平衡、采购周期过长、不能一次达标等。如果企业的产品、半成品库存量过大,就会在原物料与生产工序之间产生阻碍,掩盖工作上的低效率。

由于加工工序的错误排放而产生的浪费

很多工业企业由于早期设计不合理或者后期产品线、工艺的变化,产生诸多浪费。 一般情况下,从原物料到生产成品、配送的数道工序,从车间到车间,应该像画圆一样顺畅,而不能够在厂区内前后交叉,以免在车间内产生碰撞。管理者要想合理排放工序,使产品从投入到产出保持顺畅,就要将生产环节中的搬运频次降到最低。

对长期堆放不用的物品习以为常

有的企业由于长期不对库存进行盘点,导致现场堆放大量呆滞品、一些不需要甚至已作废的产品,打破了库存平衡,占用库存空间和流动资金。

将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混放

有的企业在现场没有明牌标识,将良品、不良品、再产品混放,导致识别上的困扰。 习惯了不规范,对规范反而拒绝

正规化的企业要培养员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如果员工对随意、散乱习以为常,就很难培养好的习惯与氛围。企业要想保证工作持续、顺畅,首先要营造一种执行的文化,督促员工共同遵守。

制度越做越多,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

有的企业现场管理制度繁多,每个部门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但执行时却很少遵守,多凭经验、关系办事。

其实,制定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管理者应当依据制度,明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流程中的责任。

2.员工心态的“散漫”分析

一般来说,常见的员工散漫心态主要有以下表现: 自满

在企业中,可能有的员工认为:别的公司还不如我们,我们现在已经很不错了。这是一种自满的心态,无法听取别人的意见,也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并且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问题。

缺乏危机感

有的员工可能会认为,现场乱不要紧,只要产品好肯定卖得出去,销售收入高就可以。这是缺乏危机感的表现。

对错误不重视

有的员工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努力工作了,出现差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努力了不代表工作做得到位。

只在乎硬指标

有的员工可能认为,只有完成订单才是硬指标,其它都不是分内的事,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更是与任务无关,把现场工作范围看得很窄。

自律性差

有的员工可能认为,整个行业都是如此,管理标准太高,很少有企业能做到。 由此可见,企业的散乱在很大程度上与员工的心态有关,因此产生了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改善员工的心态着手。

3.员工绩效未能达标的现状分析

员工绩效之所以未能达标,有40%的原因在于做事的方法不正确;20%的原因在于目标性不强、执行政策不明确,一味盲目工作;还有15%的原因在于执行者的能力不足。这三个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外,对于员工缺乏责任心、信息沟通不流畅等因素的影响,管理者也要予以关注。

4.企业潜规则的八大表现

与国际上的先进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差距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规则。国内企业十分欠缺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模板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管理还十分多,甚至连最基本的职业化都尚未做到,这是企业效率不高的根源,而其中最大的黑洞是潜规则。

具体来说,企业潜规则主要有八种表现形式: 目标是弹簧

有的企业制定的目标可以上下浮动,但其并不是定好目标后让员工争取完成,而是根据他们的能力或表现随意提升或者降低目标,甚至为了“鼓励大家”,将目标一降再降,导致员工缺乏对目标的尊重。

没有刻度的米尺

在工作中,对于产品的生产成本、品质、安全等关键性因素没有量化的标准。 缺乏全局观

这一潜规则更多地体现在职能化管理企业中,各部门之间不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努力并相互配合,而是为了获得上级的满意产生摩擦、相互隔阂。仅考虑自己所在部门的利益,缺乏全局观,严重影响统合综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