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44: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检测(七)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 ) A.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B.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解析 在战争特殊情况下,有限的资源优先满足前线的需要,因此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故B项正确;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D项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均排除。 答案 B

2.(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

解析 依据题干中“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2017·河北保定高一检测)苏共领导人布哈林曾指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B.新经济政策

A.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苏共推行全面的工业国有化措施 C.废除实物分配制,允许自由贸易 D.开始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解析 允许自由贸易,发展商品货币关系,体现了“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反映了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状况(以1913年为100)。结合所学判断,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 B.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电煤钢产量大幅增长缘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D.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提高了谷物和家畜的产量

解析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7·湖北荆门高一检测)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这表明( ) A.苏俄开始重点发展重工业

B.新经济政策淡化了苏俄的意识形态色彩 C.新经济政策消除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解析 从材料“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淡化了苏俄的意识形态色彩,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对斯大林时期农业集体化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造成苏联农业长期落后 B.苏联农业获得了快速增长 C.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D.促进了轻工业的长足发展

解析 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故A项正确。 答案 A

7.(2017·安徽合肥模拟)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年)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1928年 世界 工业总产值 机器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5 4 10 6 5 世界 3 2 7 4 5 欧洲 2 1 4 3 4 世界 2 2 3 4 3 欧洲 1 1 2 3 2 1932年 1937年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 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解析 A项“全面工业化”说法错误;苏联经济指标排名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开展工业化建设,故B项错误;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的现代化建设立竿见影,故C项正确;表格中没有轻工业和农业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

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解析 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农业发展不足的原因,首先是“在农业中违反了使工作人员从利益上关心生产发展、关心增加生产收入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之一”。为此,他推行( ) A.新的经济体制 C.种植玉米运动

B.物质利益原则 D.加速发展战略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农业发展不足的原因是,工作人员生产积极性不高,不能“从利益上关心生产发展、关心增加生产收入”。赫鲁晓夫改革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刺激农民提高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 答案 B

10.(2017·四川绵阳高一期末)在苏联历史上的众多五年计划中,有一个五年计划被称为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由此判断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 “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可见改革侧重于工业,运用了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故C项正确。 答案 C

11.(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些措施体现了( ) A.赫鲁晓夫时期积极改革和应对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C.指令性计划的做法得到改变 D.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解析 由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为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由材料中内容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减少了国家下达给企业的指标,强调一部分利润留给企业,这会增强企业的生产自主性与积极性,因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 ) 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 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 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 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的关键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政治领域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是对经济领域改革,二者改革的领域是不同的,所以“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本身均是错误的说法,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赫鲁晓夫改革的意图都是想改变斯大林模式,所以“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才是正确的答案。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7·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实现近(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苏联的经济近代化探索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价格交售给国家。……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二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